“纸”间寻清明:非遗研学共享传统之美
春和景明,万物生长,4月4日,在清明节到来之际,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滨州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精心策划的“非遗传习坊|中国传统节日——清明非遗研学主题课”,圆满落下帷幕。
这场集知识讲解与实践体验为一体的活动,带领众多参与者走进清明非遗的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大家心中种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
深度讲解,追溯清明非遗之源
活动伊始,非遗讲师刘一诺登上讲台,借助精美的图文资料与生动的视频,为参与者全方位讲述清明节的起源、发展脉络,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讲师着重介绍了清明节与非遗文化的紧密联系,像清明时节特有的饮食习俗、祭扫礼仪,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类传统技艺,让参与者对清明非遗有了系统而全面的认识。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剪纸体验,剪出清明多彩魅力
讲解结束后,进入剪纸体验环节。经验丰富的滨州民间剪纸传承人蔺飞飞来到现场,为大家展示精湛的剪纸技艺。之后,在蔺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者纷纷拿起剪刀,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一时间,大家全神贯注,沉浸在剪纸艺术的乐趣之中。在欢声笑语中,一张张彩纸变成了承载清明文化的精美剪纸。
活动落幕,传承之旅不止
此次 “非遗传习坊|中国传统节日——清明非遗研学主题课”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参与者的广泛好评。许多家长表示,活动让孩子们走出书本,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今后,滨州市文化馆将持续在中国传统节日,举办非遗研学主题课,深挖更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更多人领略非遗之美,为非遗传承事业添砖加瓦,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如果你也对非遗文化感兴趣,欢迎关注滨州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活动资讯,一起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