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以人民大众为重心的艺术类信息门户网站!
大众艺术网各地文艺频道
所在位置: 首页 > 上新了 > 各地文艺 > 详情
莞铜协作首个文学作品研讨会在铜仁举行
发布于:2022-04-12 14:26 编辑:吴莉莉 来源:凤岗电视台

莞铜协作首个文学作品研讨会在铜仁举行

分享到:4月7日上午,广东东莞•贵州铜仁文艺合作交流项目——东莞作家林汉筠历史文化散文《岭南读碑记》(中国书籍出版社,2022年1月)新书研讨会在贵州工程职业学院举行。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健、贵州省德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梁健及有关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线下研讨,贵州工程职业学院13000多名师生还通过云研讨方式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由贵州工程职业学院、德江县文联、东莞市作协等举办,成为莞铜协作两地联合举办的首个文学作品研讨会。因疫情原因,不能现场参加活动的东莞市作协、东莞市凤岗镇文联等单位,也纷纷发来贺信、贺电,表示祝贺。

开启两地文化交流新篇

莞铜两地,山水相融,人文相亲,历史文化相通。德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梁健在会上介绍了两地文化特点。他认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直观性、务实性。岭南东莞,史久源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群聚居;5000年前,东莞先祖拓开的蚝岗遗址,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1840年的虎门销烟,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1978年,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诞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人坚持 “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城市精神,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瞄准国际标准,对标国内一流,全力打响“岭南文化”“莞邑文化”“都市文化”“湾区文化”品牌,打造“品质文化之都”。

黔东北的铜仁德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座千年来的历史积淀,留下了不少璀璨而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城市。两地文化具体很强的相似性。这儿的炸龙、水龙与东莞的草龙、五月初五赛龙舟活动,德江哭嫁与东莞客家哭嫁等,为城市秉赋出旺盛的生命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这次,将东莞作家状写本土文化的作品研讨会放到黔东北来举办,是两地文化交流的尝试,开启了两地文化交流的新篇。梁健希望两地文艺家心系民族复兴的伟业,坚定文化自信,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为两地文化交流搭桥铺路

在东西部协作的大背景下,东莞市作协副主席、东莞市凤岗镇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林汉筠,于2021年10月,受组织委派,远赴千里德江,为深入推进莞、铜两地的文艺交流合作铺路搭桥,用传播推动传承,不断深化两地文化的交流融合,用文艺的形式,讲好两地精彩故事,工作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

陈健指出,林汉筠自到德江以来,甘当文化使者,为当地文艺刮起了一阵“风”。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不断挖掘德江文化,推出德江文艺作品,推介德江文艺人才。他不仅代表了他个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更代表了东西部协作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景象。他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东西部协作的一种“现象”,为黔东北与岭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搭建了桥梁,让传播与传承的因果关系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用言行传播东莞精神

作为一个湘地到东莞的作家,林汉筠对东莞爱得深沉,历时五年而创作的地域文化散文三部曲之《岭南读碑记》,聚集本地历史文化,讲述东莞精彩故事,为外界了解东莞提供了新视界、新窗口。德江县文联主席张艳想认为,在东莞生活三十余年的林汉筠,自赴德江挂职以来,时刻践行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精神,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东莞文化魅力,潜移默化影响着全县文艺工作者在更高平台“争机遇、闯新路”。

传承地方文化的使者

《岭南读碑记》是林汉筠近年来创作的又一次创新实践。这部积作者五年心血创作而成的历史文化散文集,于2022年1月面世,依托蕴藏人文历史的岭南石碑,以读碑的形式来诠释东莞、解读岭南文化。

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岭南读碑记》的创作特色、创作技巧、创作背景和文献价值、现实意义、文化挖掘以及作家林汉筠的责任与担当、传承与保护、折射与呼唤的人格魅力和人文坚守等方面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认为,《岭南读碑记》是作家用脚步丈量岭南的历史厚度与宽度的结果,是一部有筋骨、有温度的历史文化散文,是彰显一位作家对传承地方文化血脉的责任与担当的著作。

活动当天,贵州工程职业学院还为林汉筠颁发客座教授聘任证书。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