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老点缀贺花神。”这是清代诗人蔡云作的《咏花朝》,短短四句便将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的盛况跃然纸上。又一岁花朝如约而至,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传承至今。4月30日,平潭·两岸花朝艺术节主题活动在台湾小镇举行。
此次活动是平潭举办的首届花朝节,由实验区文联和两岸发展公司主办,实验区美协、汉服协会协办、福建荣家文化有限公司承办。实验区汉服协会秘书长郑嘉艳表示,首届花朝节按传统习俗,向春日百花虔以献祭,传递少女的祈愿和对春天的祝福,“希望每年都举办花朝节,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平潭文旅发展引流,聚集人气。”郑嘉艳说。
身着汉服的十二花神款款而来
彰显岚岛千年古韵
4月30日下午3时,台湾小镇,台湾民间彩绘伞灯体验馆前,主舞台花团锦簇,在市民和游客的期待中,来自平潭汉服协会的少女们穿着华美汉服,扮演十二花神,带着春天的欣喜和祝福,款款走向主舞台。她们轻舒广袖,迈着曼妙的舞步,汉服之美展露无遗。
现场,一场形式还原祭拜花神的文化风俗礼仪“簪花礼”集体亮相。执事手捧花枝一盘,立于主花神旁。主花神将花枝插在花神的发髻上,花神们带着春日的祝福,行礼后归位。“壬寅初春,东寒渐去,万物复苏,供逢百花圣诞……”在主花神、平潭汉服协会会长凌烨的读祝中,全体花神依序完成献灯、献果、献茶、进馔、献花、献帛等仪式流程,恭行百花迎春之礼。
据悉,花朝节是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之一,是一个以赏花、护花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颜六色的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作为民间传统节日,这些年来,花朝节愈发得到游客的青睐。渐渐地,每次花朝节出现时,汉服必如约而至,仿佛身着一袭汉服,赴一场春约,才是花朝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天,十二花神穿着飘逸灵动的汉服穿行于复古风、创意风十足的文创街区及电影街区,一颦一笑间,汉服加之周围复古建筑的衬托,别有一番味道,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拍照。
据郑嘉艳介绍,汉服与花朝节的搭配堪称完美,既有流行的传统元素,又有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在传承花朝节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彰显了植根于岚岛的千年古韵文化,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福建省汉服协会每年都会在榕城举办花朝节活动,此次平潭作为分会场举办花朝节,届时将评选出五位花神参加省赛。”郑嘉艳说。
多元传承花朝习俗
当天除了百花迎春之礼,多种与汉服相结合的文艺表演活动精彩亮相,进一步传承花朝节习俗,弘扬传统文化之美。
现场,平潭话结合戏曲风的节目《合唱说唱花朝节》,将现场氛围引向高潮,表演者平潭传统婚俗的非遗项目传承人林美凤表示,用平潭话唱出花朝节的浪漫诗意,融入了岚岛方言特色,表达出对弘扬花朝文化的赞美之情。
实验区美协女子学会的几名成员穿上精美的汉服,梳起双环垂髫,点上菱形的花钿,绘制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国画,表达对花朝文化喜爱。“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身穿汉服作画,感觉开启了一场文化穿梭之旅,与古人展开对话。”实验区美协女子学会成员曾婕说。
当天活动还吸引了不少年轻汉服迷。十四岁的城关中学初一学生林子桐身穿一袭俏丽的唐制汉服,现场演唱了歌曲《最暖的忧伤》,收获了不少粉丝。她告诉记者,汉服服饰体系在各个朝代都自有其特色。此前看了许多宫廷剧,被汉服文化所吸引,喜欢上了穿汉服。“以前,汉服还是小众爱好,只有在‘同袍’聚会时才能见到汉服的身影。现在可以穿汉服演唱歌曲,沉浸式体验很强。”林子桐说。
参加十二花神选秀的市民陈宏是名“95后”,作为汉服文化爱好者,这也是她第一次穿着汉服参加花朝节,她表示,花朝节是汉服爱好者们的盛会,首届平潭花朝节举行,可喜可贺。“平潭的汉服文化氛围渐浓,穿上汉服参加活动,才能切身感受到汉服之下潜藏的文化内涵和美的享受,也能给市民和游客无限的想象和美感体验。”陈宏说。
郑嘉艳表示,随着国学热潮的兴起,现代年轻人对传统中式美开始重新审视,汉服文化逐渐复兴。自平潭汉服协会成立以来,越来越多喜欢汉服文化的市民加入其中,未来,将定期举办汉服出行日、花朝节等活动,为平潭文旅发展集聚人气。
十二花神翩翩起舞
参加花朝节活动的汉服少女
畅谈空间
花朝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花朝节祈福花神,是古人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花朝节和许多传统节日一样,随着时代发展有了新变化,但不变的是,它们都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平潭首届花朝节成功举办,意义非凡。各种花朝节民俗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深切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平潭是两岸共同家园,两岸文化同宗同源,在平潭举办花朝节,强化了两岸文化的认同感,架起两岸文化互通互联的桥梁,也体现了两岸人民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每一年的花朝节都能越办越好,让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
——平潭民俗文化专家詹立新
平潭两岸花朝艺术节活动积极响应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号召,弘扬汉服文化的精粹,并融合本地百姓书法国画、艺术内容及非遗元素、舞蹈音乐等各式各样文化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花朝节,结合春日百花争艳的美丽风光,在实现花朝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同时,丰富实验区内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值得点赞。
——平潭非遗岚台传统灯笼传承人康桂霖
平潭两岸花朝艺术节活动为发展传播实验区中华传统汉服文化,具有积极意义。活动中,结合书画、朗诵,音乐,舞蹈等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汉服文化,同时融入非遗文化、十二花神迎春民俗文化和现代时尚艺术。希望通过活动能让汉服文化在平潭得到更好传播,并吸引更多对汉服文化感兴趣的市民加入平潭汉服协会,弘扬传统汉服文化。
——平潭汉服协会会长凌烨
清人蔡云的《咏花朝》再现岚岛,“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文联美术家协会与平潭汉服协会将中国传统国画艺术和汉服传统文化元素两者恰到好处的相结合,给大家展示一场中华文化的视觉盛宴,让岚岛百姓和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平潭汉服协会副会长黄菁莉
链接
花朝节知多少
花朝节晋代己有,当时时期是每年的二月十五日。至盛唐时,文人雅士多在花朝节郊游雅宴、观景赏花、饮酒赋诗。
宋代的花朝节改到了二月二十日。此时,参与花朝节活动的不再局限于文人、士大夫之间的雅聚,又增加了种花、栽树、挑菜、祭神等大众活动,并逐渐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清代花朝节的日期有了南北之别:自北方二月十五日、南方二月十二日。
如今,人们将二月十五日的花朝节和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八月十五的中秋书并称为三个“月半”佳节。在宋代宫廷与民间皆剪彩条为幡,系于花树之上,名为“赏红”,表示对花神的祝贺。花朝之日如天朗气清,则预兆一年作物成熟。一般士民,于花朝日至郊外看花游春,这是中国人民最富有诗意的传统节日之一,与八月十五的中秋,分别称为“花朝”与“月夕”。(平潭网 陈澜清)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