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存敬畏心,行“修旧如旧”之举

发布于:2018-08-27 09: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物修复中以修复之名却行破坏之实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种行为被称为“破坏性修复”,完全背离了“修旧如旧”的文物修复和保护原则。

文物本体和价值的独特性以及破坏后难以完好修复,决定了文物保护工作的严谨细致和专业性、规范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些体现到文物修复上就是业内一直呼吁和强调的“修旧如旧”原则。“修旧如旧”不是简单地“做旧”,而是在修复的材料、技法、风格等方面按原工艺进行操作,从而使修复的文物由内到外符合其应有的气质。脱离这一原则,非但不能起到修复文物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新的损害和破坏。

尽管文物保护的原则与理念广为人知,但“破坏性修复”事件依然发生。症结何在?笔者以为,修复文物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对文物缺乏敬畏之心依然是普遍现象。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公众除了敬佩一直坚守在文物修复岗位上的工匠师傅外,更折服于他们高超的修复技术。文物修复对修复人员的专业技术具有很高的要求。梁思成先生上世纪40年代曾提出,研究古代建筑的首要任务就是明了传统营造技术的法则,只有充分地了解才会有科学施工的依据。否则,即使有心严格落实“修旧如旧”原则,也会因为缺乏具体的工艺和技术而做不到。只有原则没有落实原则的举措,只有理念没有将理念贯彻的具体做法,“破坏性修复”很难保证不再发生。

文物修复应该慎之又慎,既要进行严密、专业的论证,拿出有操作性、专业性的修复方案,又要由具备专业技术的能工巧匠来操作,如若条件未达到、技术不成熟,不应急于一时,否则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就得不偿失了。(土木)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唤醒对“油画语言本身”的关切...

下一篇:莫让博览变成“薄”览...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