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考古专家的“耳目”

发布于:2018-07-18 09:45   来源:宁波日报

江北区慈城镇的业余文保员向江泉谈起他多次亲历大型文化遗址发掘的经历,平实得仿佛在说“别人家的故事”。事实上,他不仅参与了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还参与过傅家山遗址以及东门口附近车轿街、慈城煤气站等文化遗址的发掘。从他手里交给国家的文物,至少有50件。

1951年出生的向江泉,23岁退伍回到家乡,在村里担任民兵连副连长等职务。1976年,当时的宁波市文物馆由于工作需要,向各个公社借调人手,向江泉成为宁波6名入选者之一。

直到去了现场他才知道,离家不到20公里的那个地方,就是闻名中外的河姆渡遗址。“在那边我们主要是配合考古专家工作,白天在现场看着工人慢慢挖,随时提醒他们可能有骨针这样的细小器物;晚上则跟着专家林士民老师学习绘图。为什么要学这个呢?因为当时对文物有三种记录方法——照相记录、文字记录、绘图记录。”向江泉说,他至今还记得,林士民老师对工作极其认真,教他们绘图常常到凌晨一点。

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一直持续到1982年。之后由组织安排,向江泉到妙山乡政府工作,再后来成了一名业余文保员,对文物工作的兴趣一直保留至今。“一方面是自己有这个爱好,另一方面是和林士民、丁友甫等文物专家相处得很好,只要他们有需要,一声招呼我就会跟过去,配合他们做些考古工作。”向江泉说。

余下全文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大山里的割漆手艺人...

下一篇:西什库艺术季:把艺术和社区文化相融合...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