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绅
如果说藏书票是西方的“版画珍珠”,那么中国的“版画珍珠”,无疑就是花笺了。花笺是一种特制的小幅纸张,供文人雅士写信或题诗之用,因为雕印精美,又有彩笺、锦笺之誉。
南京与花笺有着特别的缘分。一是见于史籍的花笺使用,正是肇始于南京。南朝文学家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曾提到“五色花笺”。《南史·后主纪》载:陈后主君臣宴会,先命张丽华等八妃嫔“襞彩笺制五言诗”。一是被视为花笺巅峰之作的两部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都诞生于南京。而今天将我们的目光引向这东方艺术经典的,是南京十竹斋在鲁迅、郑振铎先生复刻《十竹斋笺谱》八十年之后,继承、弘扬、活化饾版、拱花水印木刻绝技,让《十竹斋笺谱》以明代原貌完整再现。
唐代以降,花笺便在诗人墨客间流行。宋人诗文中,多有向人索纸、谢人赠笺之作。但直到明代中叶,笺纸制作仍较朴素。明人李克恭在《十竹斋笺谱》首卷《序言》中,对花笺发展有一个简要的概括,说嘉靖、隆庆以前“笺制朴拙。至万历中年,稍尚鲜华,然未盛也,至中、晚而称盛矣。历天、崇而愈盛矣”。清人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中引明末孙燕贻的话,也说万历二十九、三十年间,“多新安人贸易于白门,遂名笺简,加以藻绘。始而打蜡,继而揩花,再而五彩,此家欲穷工极妍,他户即争奇竞巧,互相角胜,则花卉鸟兽,又进而山水人物,甚至天文、象纬、服物、彩章,以及鼎彝珍玩,穷极荒唐幽怪,无不搜剔殆尽,以为新奇,月异而岁不同,无非炫耳目以求售”。正是这一场“花笺市场争夺战”,促成了天启、崇祯年间南京的花笺“愈盛”,其标志,就是《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的问世。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