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文化+科技 让古老艺术活起来

发布于:2018-10-02 19:28   来源:光明网

摘要:2017年,文化及相关文化产业增加值35462亿元,占GDP比重4.29%。2018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2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当北宋画家张择端完成《清明上河图》时,一定没有想到,这幅描绘东京汴梁繁华画卷的作品,会历经近千年的岁月沉淀,最终成为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艺术传奇。如今的观众,更是将其视为故宫博物院里最珍贵的国宝之一。

然而,对于这样一份绢质脆弱的艺术珍品,如何能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多地满足群众了解和观赏的渴望,让古老的艺术焕发生机,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全新课题。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让历经时光打磨的国宝再次焕发光彩,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手,借助8K超高清数字技术、4D动感影像,让文化和科技相融合,将《清明上河图》打造成可沉浸体验、可传播分享的新型艺术展演,让游客变为画中人,走入汴京的众生百态。

文化+科技,在跨界和融合中,擦出新的火花。

沉浸体验唤醒文化记忆

■“故宫有个很火的展,你看了吗?”在北京,这句话最近常被许多热爱艺术的市民挂在嘴边。虽然暑期已经过去,但几个月来持续火爆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热度仍然不减。从微博到微信,《清明上河图3.0》始终和“限流”“排队”“火爆”等字眼关联在一起。

中小学生们在《清明上河图3.0》展厅中的8块8K屏幕前驻足参观。光明日报记者訾谦摄/光明图片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清明上河图3.0》展演对外开放4个月,累计观展人数已突破100万人次,8月22日观众人数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21853人。

《清明上河图》原卷此前曾多次向大众展出过,为何此次的《清明上河图3.0》展演取得如此强烈的轰动效应?

“五千年的文化滋养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如今要讲好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吸引观众,要让中国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传播方式上的创新必不可少”。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说,“《清明上河图3.0》不仅是一种常规的文化载体,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认识、体验中华文化与传播中华文化的新型媒介。”

《清明上河图3.0》展馆位于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占地1625平方米,共有巨幅互动长卷、孙羊店沉浸剧场、虹桥球幕影院等三个展厅和一个宋人文体验空间,从各种维度最大化地营造观展的沉浸感和互动性。“我们运用全球领先的8K超高清互动技术来展现画卷,通过结合实物布景、舞台设计,将音乐、表演、全息影像和动捕剪影融合,交织互动,亦真亦幻。”凤凰卫视主创团队介绍,观众可以在各个音乐章节的串联中,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北宋都城汴京的众生百态,成为画卷中的人物,在宋代的人文雅韵中唤醒文化的记忆。

“《清明上河图3.0》真的是太赞了!用坐在船上的视角跟着音乐进入北宋繁华的河道,最后音乐声一起,万盏孔明灯齐飞,真的好棒!”走出展馆,孙倩倩马上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体会。为享受《清明上河图3.0》所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大量观众在故宫官网上零点“蹲守”抢票。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在故宫观摩了这个展演后说“高科技与传统艺术结合之后,让文物活了、壮观了、立体了。《清明上河图》看了几十年,原来都在画外,如今身临其境。”在他看来,展演忠于原作,但又是二次创作,在实现艺术升华的同时保留了传统美感。高占祥提到,虽然之前可能有类似形态存在,但如此壮观地让大家“成为画中人”,还是第一次,应该鼓励创意者、实施者、服务者。

刘长乐提到,希望这个作品能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种下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促进大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之心。如今在国内观众意犹未尽的同时,《清明上河图3.0》也吸引了大批国际友人前来体验。日本画家绢谷幸二在看完展演后表示:“这真是一个非常震撼的展览,虽然这幅画作时代久远,但借由当代最新的技术,将画作不同的角度展现给大众。作为画家,我十分感动。”

科技让文化产品焕发生机

■《清明上河图3.0》所受到的赞誉只是优秀传统文化与多种科技手段相融合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愈加强劲。

外国友人欣赏《清明上河图3.0》展演。光明日报记者訾谦摄/光明图片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立足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实际和要求,《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于2017年4月出台。《规划》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驱动,以文化科技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协同创新、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区域统筹、人才培养等为主要构成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人类文化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推动作用,印刷术、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带来了人类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方式的深刻变革。”《清明上河图3.0》艺术总指导、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创作室主任赵大鸣表示,我们对科技的认识,不能仅仅从工具理性的角度认知,科技本身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文化+科技”也让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产品重新焕发生机。在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文创汇上,一些运用现代科技体验彰显传统文化之美的展厅里也是人头攒动、掌声不绝。

展馆中,博林文创使用三面沉浸式体验空间技术再现的苏州园林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凤凰数字科技利用新媒体互动技术诠释的“文-文字/文化”“物-器物/物联”汉字活化以及“口袋里的文献库”、数字博物馆和会“讲故事”的智能包装等,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无缝链接最新成果一览无余。

2017年,文化及相关文化产业增加值35462亿元,占GDP比重4.29%。2018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2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数字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技术是文化产业的驱动要素,推动了文化产品的价值从单一的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转换。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内容自身的传播力,哪怕技术再先进,也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打造《清明上河图3.0》,不仅要多维度活化这部穿越千年的名画,更要对画作背后已经消失的宋朝历史文化进行复原和阐释,将历史的记忆融于中华文化体系的源流之中。”《清明上河图3.0》策划者、凤凰卫视领客文化CEO黄晓燕说。

“文化+科技”未来可期

■用数字图像复活《清明上河图》,将静态的绘画转化为动态的动画,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大放异彩;用声、光、电、水幕等技术制作的《时空之旅》杂技剧,让传统杂技耳目一新;用8K数字互动技术打造的《清明上河图3.0》则令人真正地沉浸在展演之中……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在提升文化产品内容创意的同时,也提高着文化产品的传播效果。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首先要平衡好研发驱动、政府驱动和市场驱动这三大驱动力量,构建一个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机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表示,良好的协同机制将推动研发主体与市场主体的良性互动,这是文化与科技融合成功与否的关键。”

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对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凤凰卫视作为华语全媒体的前沿探索者,在打造文化旗舰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平台后,又继续投资数字科技产业,给文化添上了科技的翅膀。展望未来,进一步打破文化艺术欣赏的固有门槛,让创新的展演、展呈形态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才是探索者将面对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难题。

“文化消费通常包括对文化产品的三重体验:以视觉、听觉向触觉、嗅觉转换的立体感官体验,具有故事性的情感体验以及追求价值高度认同的精神体验。科技手段主要在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的强化,而情感体验和精神体验的深入则需要优良的产品品质来保障。”向勇强调,因此“文化+科技”需要处理好融合品质的提升,平衡好艺术价值和技术驱动的互动。

对于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所创造的新型展演,中科院自动化研究科学艺术中心主任张之益认为,这是通过历史文化主题的无限延伸与持续再创作,达到历史与现实的互动(历史时空沉浸体验的球幕媒介)、动态与静态的互动(增强现实体验)、虚拟与现实的融合(舞台造景与全息叠加的融合情境体验)。展演呈现了一个空间的多重体验感,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经验,进而完成展项与观者之间的深度交互;并通过可扫码“带走的”移动端应用,最终打破博物馆的空间屏障,让文化与历史信息进入到百姓生活。凤凰所创造的3.0展演,以先进影像互动技术实现了传统博物馆形态的重塑及优秀文化的创新表达。

“《清明上河图3.0》是凤凰卫视和故宫联合创制的首个文化IP,通过这个展演,我们希望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东方美学传递出去。未来我们也将与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合作,创作出足够多的作品后,建设一个类似于‘迪士尼乐园’的中国文化主题公园,更高质量地将中国5000年的传统文化呈现给大家,用‘文化+科技’的途径为推动传播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刘长乐表示。

■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所所长金元浦: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必由之路

文化与科技的高度结合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创产业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过去以演出业、出版业、旅游业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变为以高科技、与互联网融合的高端产业,成为我国未来文化创意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迅速被更高水平的创意产业所替代,包括新媒体、自媒体等网络信息的产业形态,尤其是创意设计产业、广告产业、现代会展业等。在此基础上,一系列的创意产业形态如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新技术,还有IT泛娱乐的出现,比如直播、网红经济、网络众筹、网络金融、网络电视剧和网络大电影等,又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明:重新认识文化生产、文化传承形势

在新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版权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发展与竞争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文化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我们应重新认识文化生产、文化传承形势。由于数字文化产业部门的超常发展,以及数字创意产业的浮出水面,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跃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先导的全新发展阶段,要以新技术为基础、以新业态为引领、以新思路加以应对。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面向未来,要有新思路。

(李慧整理)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第四届北京诗歌节”在京举行 大学生诗人群体成主角...

下一篇: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团献艺斐济 多彩文化助吹“中国风”...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