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以人民大众为重心的艺术类信息门户网站!
大众艺术网文学频道
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学 > 详情
窗户“变脸”见证雅江变迁
发布于:2024-11-23 08:34 编辑:张倩倩 来源:大众艺术网

窗户“变脸”见证雅江变迁

文/夏宇欣

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住在房子里的人则说:“窗子是房子的眼睛。”

每当夜色降临,走近窗前,我都会被小区夜景给迷住。且不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被装扮得多么绚烂多彩,单是从栋栋高楼里眼睛样炯炯有神的一个个窗户透出的万家灯火,就使我犹如置身繁星闪烁的银河,禁不住于触景生情中联想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扇扇窗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巨变。

我的老家在雅江县瓦多乡德米村,直到改革开放前夕,家乡大房小屋都是土墙,所留的窗户则是泥搪的,不是圆圆的洞子,就是黑黢黢的泥孔,用来做档棂的,除了树棍,就是立起来的土砖。由于窗户小,再明亮的白天,房间里也是漆黑一团,很是让人心里堵得荒,遇上下雨下雪或是大风严寒时,就得在外面用杈子或木棍抵上草帘子来遮挡,或者干脆用一团稻草,把窗户给堵死。晴天白日,由于窗户窄小,里面的人无法看到外面,那时的农家寒酸得一贫如洗,连煤油灯都舍不得点,窗户天天夜晚都如深渊一样黑咕隆咚。

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首先体现在居住条件上。不知是从啥时开始,人们纷纷把泥窗户改变为木窗户,就像房门那样用上了木扇门。这种窗户虽然关起来房内一片漆黑,但比起泥窗洞还是大气方便了不少,刮风下雨也不需要冒着嚯嚯的闪电和轰轰的惊雷危险,到室外去用草帘子抵挡窗户了,在家里就可以关窗闩门地遮挡好。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农村经济的搞活,摆脱贫困走进温饱的人们,反应最明显的,便是在窗户上。万元户们砌砖墙、盖瓦房的同时,窗户也变成了木窗框中间镶玻璃。采光、通风、防蚊的种种好处不必多说,单是其纯净、透明的美观造型,就已经使蜕变中的乡村充满了现代气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工业生产中的玻璃产品,第一次走进寻常百姓家,使窗户如同架在农家的明镜,照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人们在心明眼亮中,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曙光。

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从温饱迈进小康的人们,对居住条件也开展提档升级了,村村户户纷纷盖起了小楼,于是,经不住雨蚀雪浸的木窗被宽大明亮的钢窗更新换代,原本阔大的窗扇人们还嫌不过瘾,竟然在上面还带起了摇头窗。一块块大玻璃,就像打开了人的心灵天窗,把明晃晃的亮光悉数收进房间,使栋栋小楼如同扬眉吐气的主人那样帅呆了。窗户还掩饰不住地显示出房间里的摩托车,透射出主人家庭经济的殷实。

再后来,人们又把小楼进行了改造。楼房好看了,作为房屋眼晴的窗户,肯定成为不二的标配,于是,钢窗在功成名就后隐身告退,塑料材质窗户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走上了前台。塑料窗户密封性、隔音性、隔热保温性能好,并且外观精致,保养容易,造型多样,可与各类建筑物相协调。一扇窗户一块玻璃,而且还时兴起蓝玻,洁净的玻璃与塑料窗框相映成辉,使居住的房屋平添了抖擞的精气神。更为值得炫耀的是,楼上楼下除了电灯电话,电风扇电饭煲这些小家电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塑料窗户虽然大气,但容易老化,有时还会散发出难闻的气温,因此,塑钢窗户用华丽转身登堂入室了。如今,从小康生活奔向富裕的人们,在新时代步伐的召唤下,又有了更高的居住环保要求,乔迁新居的人家,都用上密封度极高的断桥隔热铝型材窗户,并且还用上了中空玻璃,不只是发挥了隔热,还起到了有效地隔音,即便是对面车流如水市场人声鼎沸,只要窗户关闭,室内也是相当安静。捧书品茗中歇息下来,隔窗欣赏着悄无声息飞速而过的车流,心中的那种惬意宁静,就像袅袅升腾的茶香,久久徘徊在眼前。摁下遥控器,收起客房落地窗上的自动纱帘,豁然开朗的窗户使我尽情地饱览着都市的夜晚风景,透过这个窗户,我禁不住对四十多年来发生在身边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借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东风,雅江大地沧桑巨变。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株小草可以见证森林的成长。雅江农村窗户的变化只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小小的印证与缩影。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70年间,老家住房的楼层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窗户的质地与造型也越来越时尚。透过不断变化的窗户,我看到了雅江乡村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