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自掏腰包上台演京剧 这群老人为何醉心于此?

发布于:2018-06-28 2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上官云)“大嫂不必巧语辩,为军哪怕到当官……”26日,记者循着路标,走进北京某小区不远,便听到了京剧《武家坡》的经典唱词,一支在票友中小有名气的民间业余京剧队正在这里排练。

这支业余京剧队名字叫“长云票友协会”,但大家更习惯称之为“我们票房”“我们京剧队”。中国戏曲学院供图

鲁设民是这支京剧队的创建者,从小喜欢听戏,但却没机会踏入这个领域,退休以后,他筹划着组建业余京剧队,“我们那代人,喜欢戏曲的很多”。

成立之初,整个京剧队只有十几个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一句都不会唱。鲁设民也不着急,“不会,慢慢学就行了。”

唱腔可以学,但场地和经费是京剧队必须面对的两大问题。为了排戏,他们先后搬了三次家。

地方其实不难找,主要是得免费,因为京剧队没什么钱。鲁设民说,还不能让锣鼓声扰民,“后来大伙一商量,干脆去公园,露天唱。”

这不是个很好的选择。除了经常招来一群人围观外,遇到恶劣天气就不能正常活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只能断断续续凑到一块儿,唱唱京剧片段过“干瘾”。

队员跟随专业老师学习京剧表演。中国戏曲学院供图

在社区和街道的支持下,初具规模的京剧队又把场地搬到了一个废弃礼堂内。不过,没多久,礼堂装修另有他用,鲁设民只好带着朋友们继续搬家,最后才来到现在的社区活动中心。

场地固定后,鲁设民和他的京剧队也迎来了中国戏曲学院的专业指导老师。他开始“野心勃勃”地带领队员,像专业演员那样,排练整出的折子戏,《二进宫》、《武家坡》等,依照老师讲解,一遍遍不厌其烦,“一动一指,都要有规范”。

此外,每个队员都得自备行头。很少有人能理解他们对京剧的痴迷。鲁设民的戏装六千多元,还是托人用“友情价”买的。他安慰自己:“租一次戏服好几百,买一身省钱。花就花吧,跟钓鱼买鱼竿、摄影买相机一个样。喜欢,就值。”

还为了省钱,京剧队每个成员都身兼多职,很多人又当演员又当工作人员,如果有演出,经常得带着满脸油彩招呼慕名前来看戏的街坊邻居,“您那边坐啊”。

这些老先生有的司鼓,有的弹琴,给演员伴奏。上官云摄

“我们演出全部免费,经费就是自己凑,社区、街道也支持我们,会帮着筹集一些。”鲁设民说,光算演员化妆,每位500元,角色稍微多一点的戏,5000块钱一下子就没了,这还不算其他费用,“有一次演出,资金暂时没到位,我就自己垫钱。”

不去上台演出不行吗?鲁设民说,旁人难以体验那种在台上表演的感受,“观众掌声一响,我都恍惚觉着自己成了当年的名角,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语言描述。”

75岁的张志远,是目前最年长的京剧队成员。他把自家的一间小平房收拾干净,供京剧队排练使用,“我们每个人的‘装备’都是自己买,有集体活动,谁到的早谁打扫卫生,从没有过怨言。谁让大伙都喜欢唱京戏呢?”

是啊,谁让大伙都喜欢唱京戏呢?没人乐意让它因为缺钱解散。

排练结束,参与排练的京剧队成员和指导老师合影留念。上官云摄

在大家努力下,几年时间里,这支业余京剧队不光没有解散,还先后获得数个荣誉:“国戏杯”首届丰台区戏曲票房大赛二等奖、第六届“万丰晓月杯”京剧票友大赛表演奖……虽不是什么高知名度大奖,但整个京剧队都觉得,对他们的坚守来说,这意味着一种肯定。

十年时间内,京剧队规模扩大到36个人。说到这点,鲁设民和几个京剧队的老成员都有些小得意,“都说京剧没人看,没人喜欢了,真不全是那么回事。我们演出,很多时候上座率能到80%以上,观众里头还有年轻人。”

“再唱十年,我们也成不了什么名角,在行家看来,水平也还是业余。”鲁设民说,但他们热爱京剧的心,和那些专业演员如出一辙。

“真正钻研进去就知道,京剧是博大精深的,也值得被后代铭记。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它的魅力。”鲁设民说。(完)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河北推荐的唯一曲目评剧《喊一声妈妈》在京演出...

下一篇:《雅各比和雷弹头》:荒诞背后蕴含生命哲思...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