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艺术作品往往诗情画意,雅俗共赏,而不是作品越大越好。丰子恺所追求的是“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他笔下的作品大多尺幅不大,但充满着诗情画意,有的深蕴禅意,回味无穷。因而,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
“子恺漫画”在题材上包罗万象,不拘一格。尽管内容上没有宏大的历史事件、复杂的世界风云,画的都是世态万象,只撷取生活中极其平常、司空见惯的片段,然题上画家精心锤炼的具有文学素养的词句,情趣盎然,耐人寻味,叩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扉。丰子恺一生勤奋,笔耕不辍,创作数量惊人。目前可查阅到的绘画就有四千余幅,集《古诗新画》、《儿童相》、《学生相》、《社会相》、《都市相》、《战时相》六册。而在这些题材中古诗新画、儿童相、社会相成就最大,也最有影响。
古诗新画
丰子恺的“古诗新画”是以绘画形式诠释古典诗词中的佳句,颇具神采。丰子恺也曾表白:“我不是作历史画,也不为李后主词作插图,我是描写读李词后所得体感的。我是现代人,我的体感当然作现代相。”把古诗译成画,看似容易,其实需要很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熟练的绘画技巧。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画题出自宋词人谢逸所作《千秋岁·夏景》。这幅画是丰子恺的成名作,画家用写实手法描写了人去楼空的场景,寥寥几笔就把我们带进古典的诗情画意之中,引起无限遐思。
《翠拂行人首》画题取自北宋宋祁的《锦缠道·春游》。以此句为题的漫画他画过多张。早期漫画中的人物在柳荫中穿行,温馨静谧。而作于抗战期间的同题漫画,则是一家四口从柳树下蹒跚逃难,慌乱不堪。另一幅同题漫画画于新中国成立后,画面上三人漫步于湖边柳下,平静祥和。同题漫画,不同时期,不同意境。
丰子恺很熟悉古典文学,也常自作诗。逃难时以读诗作诗消遣寂寞,晚年更是把阅读诗词当做乐趣,每遇佳句,遂画成漫画。他创作的古诗新画数量繁多,1925年初版的《子恺漫画》第一卷就收了60幅,另有《丰子恺画存》上下两集、《画中有诗》、《古诗新画》等。
儿童相
丰子恺认为做人贵在真和善,这样才称得上美。他出版第一本《子恺漫画》时,就已经开始画儿童相了。他热爱歌颂儿童的天真,儿童相是子恺漫画中最出彩最具感染力的部分。他根据儿童的好奇心画过《研究》、《尝试》,将儿童拨油灯、洒墨汁及挤牙膏的窘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看到儿童模仿大人的模样,画出了《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办公室》;他欣赏长子瞻瞻的创意,画出了《瞻瞻底车——脚踏车》,这幅画常被印在教科书里;他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喜怒哀乐,画出了《瞻瞻的梦》、《心碎》等,其中有不少画已成儿童漫画的典范之作。
丰子恺是个童心很重的人,他善于和儿童交流,常醉心在儿童的游戏和生活中。他的笔下多是自己的子女,虽然有些画近似即兴速写,平铺直叙,但饱含温情和爱心。
社会相
俞平伯为《子恺漫画》作跋中曾说“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这句话其实是对子恺漫画社会相恰如其分的总结。子恺漫画的造境着笔不求奇特古怪,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
社会相就是作者目睹普通劳动者日常生活现状的记录。乡土民间、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成了丰子恺绘画的芳草之地。他的画极家常,可能今天你从他窗下路过,明天就会在报纸上搜到你的形象。“一枝一叶总关情”,丰子恺专门描画车夫、佣人、农夫、小贩、叫花子等。他关心这些被当时社会称作“下等人”的命运,而没有醉心于中国山水、花鸟画等。他说:“我不会又不喜欢作纯粹的风景画;我希望画中含有意义——人生情味或社会问题。”《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插秧者,沐浴着清新爽人的晨风,沉浸在劳动的幸福中。《桂花》中疲惫不堪的三轮车夫工毕返家途中,折一枝桂花香溢满屋。画面看似轻松,却隐含着社会中令人心酸的主题。
丰子恺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他把劳动者和资本家、达官贵人画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读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的吻》中通过人与狗的反衬描写,有力地揭示了旧社会人不如狗的悲惨命运。《我们所造的》中富丽堂皇的宫殿并非是有钱人亲手所建,被我们这些“下等人”用血汗浇筑而成后,却成了富人的乐园。抗战爆发后,逃难中的丰子恺愤然把笔锋转向侵略者,直面战争的残酷,讨伐侵略者的暴行,成为忧国忧民的抗日画家。这些抗战漫画也是子恺漫画中描写社会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却上述分类以外,弘一法师等人与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全六集),同样影响深远。创作至今,世界各地佛教团体及出版社仍在广泛印行,流传范围甚广。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山水清音中品鉴刘广中国画...
下一篇:中国文物首次大规模赴沙特展出...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