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啥是佩奇”扬州博物馆猪年艺术展昨开展

发布于:2019-01-31 11:12   来源:扬州日报

“啥是佩奇”是近段时间最火的网络热词,29日,扬州博物馆现代艺术馆开展的“金猪纳福——猪年艺术展”以80余件(套)古代文物、现代艺术品回答了这一个热点问题。猪形玉握、陶猪俑、剪纸猪、刺绣猪……古代工匠与现代艺术家以超凡的想象力、精湛的艺术功力创作出一件件以“猪”为主题的艺术品,为猪年春节献上了一道丰富的文化盛宴。

追溯历史

高邮龙虬庄曾出土六千年前陶猪罐

猪,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家”字中的“豕”就是猪的意思,可见在古人心中,家中有猪,方能称“家”。猪因体态浑圆、性情温驯,深受人们喜爱,其文化意义代表着诚实质朴、富贵吉祥。

1993年,在高邮龙虬庄遗址中出土了距今六千年的猪形陶罐,一组九件,大小不一,造型各异,有的翘嘴睁眼,有的抿嘴拱鼻,有的眯眼憨笑,生动逼真。陶罐的口设在猪的背部,既实用又美观。这几只猪形陶罐现由南京博物院收藏,在南京博物院的藏猪文物展中也有它们的身影。

此次,扬州博物馆展出的30余件(套)猪文物,年代由汉代跨至清代,包括陶塑、瓷器、玉器、书画等,向观众介绍了与猪有关的古代农耕文明、传统猪生肖文化与习俗。

展厅中央位置展柜内陈设着一件唐代的青瓷猪,呈坐姿,头为生肖猪的形象,而身子则为人形,双手在体前交握。扬州博物馆馆长束家平介绍,这件文物做工精细且保存完整,于2018年在西湖经九路唐代砖室墓中出土。“以往扬州的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多为三彩生肖俑,这件青瓷猪十分难得。”

“进入唐代以后,猪的形象更加世俗化,加之社会文化的日益丰富,也让猪的艺术形象中包含了更多故事性。”束家平说,最早出土的猪还保留了鬃毛、獠牙等形象,进入唐代后,这样的形象愈发减少,这说明我国对猪的驯化过程也在不断进步。

象征财富

“猪”元素多在陪葬器中出现

我国考古挖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多处出现猪的遗骸,《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任数》有云:“豕,猪,祭祀用的牺牲”,证明猪作为陪葬和祭祀品的历史已很悠久。本次展出的文物中,也大多是陪葬器。

东汉的绿釉猪圈,是本次展览中唯一的“有房一族”。一只小猪卧在猪圈内,猪圈上面是一座小屋子,屋檐、窗户一应俱全。束家平介绍,陶猪圈是汉代墓葬中较为常见的明器。东汉提倡孝道,盛行厚葬,人们尽量为死者安排在阴间生活所需的一切,大到房屋建筑,小到日常各种用具,只不过多用模型器代替,陶猪圈就是其中之一。

“从随葬的陶猪圈可看出当年的生活形态。”束家平说,陶猪圈是猪圈和厕所一体的建筑模型,厕所与猪圈合并处理,做到了对排泄物的有效处理,同时增加了猪饲料的多样性,是先秦及汉代养猪理念的极大进步。

另一件常见的陪葬器就是猪握,展厅内有滑石、玉器等多种材质的猪握。猪握本身是猪的形象,其使用的方式是握于往生者两手之中,猪在古人心目中是财富、富足生活的象征,因此逝者双手握有玉猪,寓意其来生有名、掌握财富。

憨态可掬

“小萌猪”走上非遗作品惹人喜爱

提起过年,就不得不提到剪纸、刺绣、年画等传统民俗技艺,猪因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加之富贵吉祥的寓意,被长期运用在各类年俗艺术品中。本次展览就有50余件(套)匠心独具的剪纸、刺绣、花灯猪,以及自然意趣的雨花石猪,让人看来妙趣横生。

展厅内,一排红色的剪纸作品令人眼前一亮。这些作品都出自扬州工艺大师熊崇荣之手。整场展览共展出熊崇荣创作的近百幅剪纸作品,形态各异的猪在他的妙手裁剪下栩栩如生。

扬州刺绣大师陆俊俭自2015年起,指导扬州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学习刺绣。今年,扬州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也没有缺席这场生肖展,他们带来了精致的刺绣作品,犹如一幅幅水墨画,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极具民俗意趣和地方特色。

此外,展厅内还有红红火火的金猪灯,以及惟妙惟肖的雨花石猪,随处可见的小猪玩偶更为新年增添了喜气。春节期间,参观者可以在扬州博物馆一楼亲自操作,刷印一幅传统的生肖猪雕版画,感受传承千年的雕版魅力。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扬州 博物馆 艺术展 开展

上一篇:西安54岁环卫工办画展 路人可用垃圾买画...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