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大地,有着立体、多元的生态环境,世居的少数民族达到17个,风格迥异的习俗、文化构成了世人眼下看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传统民俗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黔·视界2018非遗文化艺术周”活动总策划人李国强带着他的团队,历时8个月,走过贵州近20个县域,感受了近100个非遗传承人,凝聚了他们终身心血的非遗文化,这段追寻非遗的旅程勾起了他内心浓浓的乡愁。
“作为一名离开贵州20年的故乡人,再次踏进这片熟悉的土地是因为非遗,看到这些淳朴的传承人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着手中的这份技艺,生活与传承已经融为一体,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在家乡找到属于他们的文化舞台。”李国强感慨,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的信仰。正是源自这份灵感,在非遗文化艺术周准备期间,宣传片的拍摄定调为“天、地、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代表不同的含义,“天”寓意传承,“地”代表民族记忆,“人”是指兴亡人和。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承的重要性,逐步思索并践行传统民俗、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而如何让大众接受这些非遗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李国强说,云岩区作为贵阳市中心城区,也是最古老的城区,能感受到它飞速的进步和开放的精神面貌,在这里,利用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来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市民与之亲密接触,当更多人爱上它,传承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色便是依托民族特色而存在。让现代人认同非遗,传承中华文脉,展现其“活”文化,便是这次活动最大的意义所在。
“云岩区对非遗的传承、保护意识非常强,对文化的理解也很精准到位。”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龙佑铭表示,本届艺术周是对传统文化的优秀实践,提出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云岩区利用一周的时间把优秀的传统文化集聚在此,通过表演等形式,让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得以尽情展现,让文化走进生活。
“今年是非遗文化艺术周举办的第二年,艺术周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我们提出‘要让现代生活走进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他说,通过去年的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效提升了贵州省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自信。
他回忆,在去年的非遗文化艺术周里,不乏有一些优秀的文化传承人,带着他们世代相守的技艺,走进贵阳市云岩区,展示他们手中作品的同时,了解学习省外乃至国外的非遗文化。思想的碰撞激发了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回去后,他们创造性地转化到自己的产品中,带领更多人创新发展。
“非遗元素和现代时尚的有机融合是未来的大趋势,通过非遗文化艺术周这个点,将贵州优秀的非遗文化发散到世界各地,让贵州非遗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更多市民珍视、呵护、喜爱传统文化。”他坦言,将传统文化延续并发扬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长子鼓书传承人刘引红:把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