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以人民大众为重心的艺术类信息门户网站!
大众艺术网教育文学频道
所在位置: 首页 > 上新了 > 教育文学 > 详情
驻马店市第九小学开展“冬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于:2022-12-21 16:47 编辑:张倩倩 来源:大众艺术网

在中国传统民俗中,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增进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在冬至即将来临之际,驻马店市第九小学开展了“情暖冬至 传承文化”——冬至主题系列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主题队会“知冬至”

冬至来临,各中队召开了主题队会。队会上,队员们了解了冬至的来历和习俗。各中队辅导员通过讲一讲、看一看、说一说、互相分享等形式给队员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冬至的由来和习俗。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打开了话匣子。

巧手包饺子

“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为了让队员们亲身感悟冬至的传统习俗,学校组织开展了包饺子、品尝饺子的活动。在家长的指导下,队员们了解冬至的相关习俗文化、学习饺子的做法、品尝饺子的美味。五颜六色的饺子皮、形式多样的包饺子方法不仅锻炼了队员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让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做家务的辛劳。

笔墨飘香 书写精彩

学校鼓励队员们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诗词、写有关冬至的主题作文,畅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感想。队员们在这个美好的冬至时节,邂逅一首首、一篇篇美丽的冬至诗词、文章,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绘制书画 感受冬至

为了更好地了解冬至的由来和习俗,走近冬至,走近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队员们绘制了精美的手抄报,画出自己的冬至。队员们在创作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画中体验冬至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感受冬至的快乐和温暖。

冬至已至,新春不远。文化需要传承、情怀需要塑造。主题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把一颗饱含传统情怀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播撒进队员们的心中,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用于指导农业耕种。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

冬至的来源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节),冬至后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节),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

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也是从冬至之日起,就进入了 “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冬至三候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传统习俗

冬至传统饮食

“夫冬至之节,阳气始萌”,阳气之萌并不如草木之萌那样直观,是偷偷地悄然萌动,所以被描述为“潜萌”。因为“阳气”开始逐渐生长,默默地为万物复苏做着铺垫,“故日冬至为德”,这个节气是在积“德”。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冬至吃饺子还有说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南北各地还有不少汤圆的名品,如宁波汤圆馅多皮薄,糯而不粘;长沙姐妹汤圆洁白晶莹,香甜可口;如今不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汤圆。

馄饨,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曲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日子,因而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