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奋斗者的灯塔,人生学的典范
晨晓,这个名字不仅仅代表一位艺术家,更象征着一种奋斗精神,一部活生生的人生学。他的人生,是从困境走向辉煌的蜕变,是从孤独求索到教育育人的跨越。他以画笔开拓世界,凭色彩震撼时代,从流浪少年成长为世界级艺术大师,中国色彩之父,中国好色彩代表,再到艺术学院的院长、教授、教育家和慈善家,他的经历不仅仅是一部艺术奋斗史,更是一部可供青年人研究、学习和践行的人生之道、奋斗之学。
在艺术的巅峰,他选择回归教育,将毕生所学传承给新一代。他深知,个人成就的巅峰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艺术的最高价值,不仅在于作品的美丽,更在于它能否点燃年轻人内心的光。他不仅画出了世界级的色彩,也用自己的经历勾勒了一条奋斗者的人生轨迹。
一、少年逆境:从流浪者到画坛黑马
晨晓的童年并非一帆风顺。出生在书香门第,教育世家,他本可以顺理成章地接受良好教育,走上一条安稳的人生道路。然而,时代的风云变幻,让他早早失去了原本的庇护,不得不踏入社会,独自面对生存的考验。
他不是生来便享有艺术天赋的天才,而是在生活的千锤百炼中磨砺出了自己的信念。由于他视力上全症状神经性色弱障碍症,未能通过体检,所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艺术学院教育,全凭自学,在现实社会中闯荡,在挫折中成长。他曾孤身一人带着画板游历大江南北,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在社会大学中摸爬滚打。他的艺术不是学院派的精雕细琢,而是从现实中吸取灵感,在风霜雪雨中锤炼而成的。
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形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明白:世界不会主动为你让路,只有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才能杀出一条生路。他凭借自学在全国美展、全国体育美展、全国青年美展中崭露头角,成为无名之中杀出的黑马。
二、走向世界:在艺术巅峰中觉醒
1986年,他踏出国门,来到新西兰,这片土地让他的艺术生涯迎来了黄金时代。他的作品《生抽王》成为新西兰标志性艺术作品,他的个人画展场场爆满,他的色彩风格成为艺术潮流。
可就在他事业最辉煌之际,命运再次给他沉重一击,他陷入人生低谷。
面对挫折,他选择了沉淀,而不是抱怨。他隐居山林之间,静心修行,研究艺术的本质。他开始思考:艺术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它如何影响社会?如何塑造下一代?
在长达15年的沉潜中,他的艺术思想升华,他的色彩语言超越了技法,成为精神和文化的载体。他的作品被收入新西兰教科书,他的中国故事《56个龙图腾》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他不再满足于个人成就,而是意识到艺术的更高使命——它应当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三、荣归故里:肩负文化使命,投身教育
2012年,中国政府邀请他回国访问,他受邀参加人民大会堂国庆招待会,而且参加国家盛典至今2024年持续12年。2013年,他的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之后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成为国宝级艺术家的象征。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带领政府团队远赴北京,为他的展览剪彩。他的艺术,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然而,晨晓并没有停留在艺术家的荣耀中。他深知,真正的成就不在于个人的辉煌,而在于如何影响后人。艺术的未来在哪里?如何培养年轻一代?他决定投身教育,将毕生经验化为学问,传授给年轻人。
四、从艺术家到教育家:创办学院,薪火相传
2018年,国家A类人才引进,晨晓被任命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院长,而且还是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与设计学院,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鲁迅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后,为数不多几所用个人名字命名的全日制本科院校。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他深知,这所学院不仅仅是教授技艺的地方,更是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奋斗精神的学府。他不满足于传统美术教育,而是要培养真正的独立艺术家和设计师。
作为院长和教授,他强调三大教育理念:
1. 学问为根,艺术为用——艺术不仅是技巧,而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探索世界的工具。
2. 人生即修行,奋斗即成功——艺术家必须在生活中历练,在实践中成长,不能依赖课堂,而要走入社会。
3. 自立、自强、自由——他要求学生具备独立精神,不依赖外界,不追逐潮流,而是找到自己的艺术方向。
在他的带领下,学院不仅教授艺术与设计,更培养学生的人生智慧。他的教育理念并非填鸭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常对学生说:
“艺术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人生之道。你们学的,不只是画画,而是如何走出自己的人生。”
五、慈善助学:教育者的社会责任
晨晓始终关注学院和学生的成长,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指导,更以实际行动支持贫困学子。他曾公开表示: “作为学院的一员,为学生提供帮助是我的责任。”
自从受聘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每年将自己大部分工资捐赠给学院,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他说:“尽一份绵薄之力,给学子们的美好未来注入无限的希望,为学院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献上自己的力量。”
他出生于教育世家,深受家风熏陶,始终秉持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他的捐赠不仅是金钱上的支持,更是对青年奋斗精神的鼓励。他希望,学生们能用这笔助学金,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六、爱心捐赠:助力儿童发展成长
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家,对家乡杭州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他为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国际视野、中国灵魂”提供了许多新思路。倾力于打造“中国最美的校园文化”,为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创作了众多精彩有趣的艺术作品,营造了一个艺术与教育共融的温馨校园。
如:《天书》雕塑、《手》彩绘雕塑、《富春山歌》环形壁画、《童音之声》环形壁画,及地下停车场信息交流互动体验空间等等。
晨晓将艺术的精髓融入教育的每一环节,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艺术的熏陶。他巧妙地将环境营造与创意结合,打造出一片充满色彩与活力的校园空间。
七、色彩疗愈:关爱残疾儿童
晨晓深知作为一个艺术家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并和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杭州市西湖区小小生命健康基金会共同推出的孤独症关爱训练计划和画展,多年来,他将自己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与慈善事业紧密结合,旨在通过艺术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帮助。该计划不仅涵盖了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还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补助。他不仅通过色彩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注意力,增强与外界的互动,还在情感层面给予了孩子们无声的支持。他的画作如同心灵的引导者,带领孩子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世界,迈向更加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
八、奋斗者的人生学,青年可仿之学
晨晓的经历,不只是个人奋斗的传奇,而是一门青年人可以研究、学习、践行的人生学、奋斗学、生活之道。他的故事告诉我们: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奋斗。无论出身如何,决定未来的是个人的坚持和努力。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塑造人生。晨晓的自学之路,证明了学习是最强的逆袭武器。
•艺术不仅是作品,更是思想、人格和责任。**晨晓的色彩艺术,不只是视觉享受,更是文化自信的象征。
•青年人必须有独立精神。不盲从、不依赖、不畏惧失败,才能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结语:精神不朽,未来可期
晨晓的故事,是一部奋斗者的圣经,是一部人生修行的经典。他从逆境中崛起,从世界巅峰回归教育,他用自己的经历,为无数青年人指引了方向。
他的人生哲学,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而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正是: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未来的画卷仍在展开,但他的精神已超越个人,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将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设计师,他的思想将影响无数青年的成长。
晨晓中国好色彩代表,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教育家,一位慈善家,一个时代的见证者!
附中新社文章: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901829.shtml
——————————————————
晨晓
中国好色彩代表
2012年,旅居新西兰26年后回归祖国。
201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专程出席了画展开幕式。
自2012-2024年,作为国宾连续12年被邀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庆招待会。
2015年参加抗日战争70周年胜利日天安门广场阅兵式。
2018年,作为国家A类人才引进唯一华裔艺术家,以他命名的“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坐落在其家乡: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同时担任院长之职。
2019年参加70周年国庆大典天安门广场阅兵式。
2019当选为全国政协海外特邀委员,列席两会。
2020年,其代表作品《一池荷叶》壁画,安装在杭州凤起路地铁站,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地铁站壁画。
2021年,参加“七一”建党100周年登天安门城楼参加习近平主席讲话仪式。
2022年,应杭州亚运会组委会邀请,为亚运会主场馆杭州奥体中心绘制《新富春山居图》等系列作品。
2023年,为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创作一系列作品,成为中国最美的校园文化典范。
2023年,为杭州大剧院创作《新音乐之声》壁画作品,成为中国无声音乐的典范。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