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国伦敦南岸中心:用艺术节作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目的地”
英国有一些“巨型”艺术机构,观众体量远远超过硬件规模同级别的其他艺术机构,伦敦南岸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它包括1个音乐厅、两个剧场和1个画廊,每年演出及活动达5000场,观众800万人次,其中购票观众达100万人次,客流量达2800万人次。伦敦西区每年的观众为1500万人次,而南岸中心一年的观众量就超过半个伦敦西区。南岸中心是如何施展“奇术”,吸引如此多的观众,并保持创新活力和稳定发展的呢?其运营经验对我国新型表演艺术中心有哪些启示呢?
让童叟共享“遇见艺术”的权利
南岸中心位于泰晤士河南岸,1983年,当时的伦敦政府机构“大伦敦委员会”发起“打开前厅”政策后,其皇家音乐大厅开始对公众常年、全天候开放,同时提供免费的展览、午餐音乐会、晚间爵士音乐会、商店、酒吧以及自助餐等消费项目。时任艺术总监朱迪·凯莉任职期间明确了“艺术节策略”,将开放式经营推向极致。
“相信艺术具有助力社会进步的能量,相信艺术需要向大多数人开放而非少数人”是南岸中心的宗旨,其提供尽可能多的免费活动以便童叟共享“遇见艺术”的权利。“艺术节策略”发扬了南岸中心的引以为豪的“节庆精神”,用多元的艺术活动和演出邀请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汇聚到此。
按照空间的使用,南岸中心的经营内容大体分为3类:全空间的艺术节、单一剧场或画廊的演出或展览,以及利用公共空间的项目以及观众参与类活动。截至2018年,南岸中心固定了18个艺术节项目,将艺术与人们关心的话题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内容涵盖舞蹈、音乐、设计、视觉艺术、饮食、文学、时尚等领域,并且与观众紧密互动。
除艺术节之外,剧场演出定位为古典乐与现当代表演艺术。南岸中心全年策划古典音乐演出系列,与4个驻场乐团紧密合作,既上演经典的古典名乐,也开拓创新古典乐作品及演绎方式。画廊主打当代艺术展览,在艺术展览领域自成品牌,这些优质的展览内容为南岸中心打造艺术文化目的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让童叟“遇见艺术”,南岸中心推出了丰富的公共参与性内容。这里全年进行各种免费或者收费的参与性活动,有些乐团每周在这里定期排练、演出。为了营造整个场地的艺术氛围,吸引更多人前来,南岸中心安排专门的场地设计部门负责场地的包装、临时展览的设计等工作。如2017年策划了北欧文化主题活动,冬季在屋顶花园做北欧桑拿、路边用充气的冰屋做烛光餐厅、在大厅做展览等。“艺术”的概念在南岸中心被放大,任何可以激发人们感知和创造力、了解新的文化与艺术的活动形式都被接纳。南岸中心让艺术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就像一个全年无休的都市文化主题乐园。
艺术生产和观众培养机制闭环
在全年5000场活动及演出的体量背后,南岸中心依靠的是良好的艺术生产与观众培养的有机生态,即与艺术家合作—新作品孵化—观众参与—观众认可—回馈/商业开发—回报艺术家及剧院的闭环。
从艺术家角度,南岸中心从四个层面与他们合作。首先,与爱乐管弦乐团、伦敦爱乐乐团、伦敦小交响乐团、启蒙时代管弦乐团4个常驻驻场乐团共同推广和开发新作品。其次,与极光乐团、国家青少年交响乐团、音乐会管弦乐团等合作,南岸中心从节目规划、演出场地、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支持,合作乐团提供相应的节目。第三,与艺术家在项目上合作,除邀请全球的优秀艺术家及作品来演出之外,还有艺术家参与策划的艺术节。第四,南岸中心面向新艺术家和年轻艺术爱好者开放空间,为他们提供排练场所。
从观众培养来说,南岸中心开放式经营策略的核心是尽可能扩大观众群,吸引人遇到艺术、了解艺术,进而培养热爱并主动走近艺术的观众。参与性是南岸中心节目策划的一大重点,不仅在内容策划上考虑互动性和参与性,而且在票价设置上也极大程度降低门槛,每年超过50%的活动为免费,对学生和会员有优惠票价,最低票价5英镑,50%的售票演出及活动平均票价在20英镑左右。不断扩大的观众群支持着南岸中心策划更多好的节目,也支持着更多艺术家创作出新作品。
为保证内容的源头,南岸中心积极与艺术家展开多层次的合作,吸引了一批艺术家活跃在其周围。同时,张开触角尽可能多地到达观众,并且用体验的方式留住观众,将路人转化为观众,扩大了艺术内容的出口。二者形成了艺术生态的两个核心元素,也是南岸中心运作最为出色的地方之一。
高效支持体系的极致运用
对于国内大部分剧场而言,目前只有在夜间演出时才会开门营业,而白天的空间和时间没有得到开发。打开空间意味着增加内容、运营成本和风险。怎样与经营业态匹配、如何将各种业态与艺术结合,都需要解决。在南岸中心,这些问题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式。
为保证打开空间的各项要求,南岸中心艺术节生产已形成完整的工作机制。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统领全局的行政总监、密切配合的艺术及策划团队与制作和执行团队,以及观众体验为导向的支持系统,为南岸中心建立了高效的支持体系,可以对艺术节的内容、制作流程、部门配合机制、策划重点等问题进行明确指导。
从经济结构来讲,南岸中心属于混合型经济,部分政府补贴,部分自筹,与中国大部分剧场相似。南岸中心的商业收入较为可观,在咖啡店、书店消费,参观公共展览等举措给南岸中心带来巨大的客流量,同时也带来较多的商业收入,这部分收入支持了免费艺术活动的举办。其次,稳定的政府支持保障了内容拓展。由于其非营利性艺术机构的性质,虽然自2009年以来补贴逐渐减少,但政府补贴仍然较为稳定。第三,宣传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观众数量,以及项目销售情况,南岸中心的宣传支出占将近20%。
在坚持公共文化发展宗旨的前提下,南岸中心尽可能地从市场上赚取更多资金,让机构可以更大地承担公共文化责任。机构全年运转,场地闲置率极低,并尽可能地开发公共空间,同时自主策划项目,保证内容与观众的定位准确、吸引源源不断的人流。从经营上,充分做到多元化,在营利方面做到极致。
在笔者看来,南岸中心的成功法则在于:开放空间、坚持自主策划内容、多元和包容性强、大量发展合作伙伴。对于中国机构来说,应明确艺术场馆运营的生态和核心规律。其中,观众培养和内容开发对机构的健康积极运营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观众培养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供优质内容,二是积极拓展新观众,三是提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和观众参与性活动。此外,在明确艺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机构的性质与定位找到运营的财务平衡点。
(作者李婧,系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艺术专业与管理人才国际交流项目”交流人员)
整理编辑:林美
本文标签:目的地 艺术节 作为 核心 内容 文化
上一篇:从十大艺术事件看2020市场走势...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