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揽胜(中国画) 许钦松
【绘江手记】
我个人创作生涯中,难度最大的一次挑战是画《长江揽胜》。这是一篇“命题作文”。2011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我接下了创作《长江揽胜》的任务。这是一个文明史的创作项目,画的是自然景观,表现的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精神和气质,这在技术上行得通吗?在这张画中,我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思考的维度远远超过之前众多的巨幅山水创作。
在之后五年的创作中,我四次到长江流域进行考察写生,深秋时节,我到达长江源头三江源考察,零下17度的气温对我这个广东人来说已是酷寒。在云南,我半夜登山去感受长江第一湾日出的壮美,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历让我收集到大量创作素材,最终在6.8米×4.8米的尺寸上创作完成《长江揽胜》,并被永久性地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回望这五年的历程,探索的艰辛与收获的欣喜并存。
我以长江三峡夔门一段作为主景,设计了滚滚江水通过三峡奔流至远方入海的情景。这种画面的呈现主要是基于几方面的考虑:
其一,长江三峡这段最能表达长江的个性。三峡有激流,有险滩,有人文景观,有高耸的山壁,有翻腾的云雾,这些都能够显著地体现长江的特点。三峡两边的山壁斑驳沧桑,岩石的变化承载了长江的历史变迁痕迹与时空记忆,构成“历史的长江”重要表现部分。长江又是一条澎湃的江,我重点刻画它的江水和云雾,包括天上的云,江面升腾起来的云,都会涌向大海的方向,在其中赋予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气场。
其二,是构图上的考虑。原先设计的尺寸比较长,所以在初稿的创作阶段我也是以一个长卷的形式来呈现,但后来主办方考虑到作品需要长期陈列,要以陈列的场地尺寸来画,整张画的尺寸变成了约31平方米的长方形。在此之前,虽然有众多名家都描绘过长江,但以这个尺寸表现应该是第一次。要将奔腾数千公里的长江装进一个长方形,创作难度很大。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构图,最终,采用对角线与“之”字形的构图尽量表现江体长度,用虚实相生的方式延长视觉效果。
余下全文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西部书法的驼铃之声...
下一篇:古人如何画万里长江?...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