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德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孩子们的智慧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家庭的幸福,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世界上每个民族都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和掌握世世代代所积累的知识——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也是人类有别于其他所有动物的最显著文化特征。多年来我一直在为这样一个现象而纠结:市面上面向青少年儿童的系列性优秀科普读物几乎清一色都是翻译引进的国外作品,鲜有用我们的母语——中文——原创的权威著述。为什么要纠结呢?因为虽然知识是全人类的,但是知识的传播从来都是文化活动,而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对大多数人来讲,只有通过母语才能对文化进行最贴切、最忠实、最全面的传播,绝大多数读者也只有在母语的语境下才能准确了解和把握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外延。对于相对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的普及,母语语境则尤其重要,对于渴求知识的孩子们更是如此。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苗德岁著中信出版社
因此,当得知“给孩子”系列丛书中的第一本科普著述《给孩子的生命简史》将由苗德岁写作时,我非常兴奋并一直在期待。之所以“兴奋”是出于两个原因:其一,这显然是一本关于生物进化的书,“我是哪儿来的”是每个孩子牙牙学语后不久便会问的两大问题之一(这其实是生命演化问题;另一个是“星星、月亮和太阳是哪儿来的”,即宇宙演化问题)。生物进化论是深刻影响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进程的科学理论,所以,孩子们知道得越早越好。其二,作者苗德岁不仅是有国际影响的华裔古生物学家,而且非常热心地投入于中国的科普工作,近年来相继翻译了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二版、第一版,并用母语中文编著了《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天演论(少儿彩绘版)》。后两本书深受孩子和家长们欢迎。我依然非常清楚地记得,四年前当我7岁的小儿子看到《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时,立即约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陪他读几页(对《天演论(少儿彩绘版)》亦如此)。虽然我和苗先生还从未谋面,但是他的这些著述足以使我深信,凭其深厚的进化生物学知识积累和长期的古生物学研究体验以及扎实的中西文化造诣,这必将是一本高标准的科普读物。
看完《给孩子的生命简史》目录和自序,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要是我上中学时能有一本这样的书该有多好啊!”读了大概三分之一,我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本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关于生物进化的好书,它也是一本值得很多成年人仔细阅读的关于生物进化的好书!在优雅风趣之中,它解答了许多“民间天问”,诸如“人真的是猴子变来的吗?”“现在的猴子将来还能变成人吗?”“人将来会进化成脑袋硕大手脚纤细的怪物吗?”等等。因此,这是一本虽为孩子而写却能让全家所有年龄的人都受益的书。在我开始写这个书评时,现已11岁的小儿子已经津津有味地读它了。
作者用18万字的篇幅精要而又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人类目前对生命多样性演化的认识,从进化的本源(即遗传变异)、适应的本质(即自然选择的驱动)到进化的成果(即古往今来已灭绝的和仍然兴盛的各种各样的生物),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生命演化历史。不仅如此,作者还用风趣的笔法让读者认识到生物进化不仅充满自然选择的逻辑,而且还富有诗情画意;了解了它背后的逻辑和原理,我们会发现周围的自然界原来是那么奇妙无比!例如,读者会发现,生存竞争只是生态适应现象的一面,合作互利甚至利他行为同样普遍存在。读者还会发现,若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去洞察唐诗名句“步黏苔藓龙桥滑”,它所描绘的景象原来竟是那么科学美妙!
进化生物学这门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是涉及甚多学科的一个综合性研究领域,对于科普作品来说,能以专业水准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演绎已不容易,达到妙趣横生、妙笔生花的艺术境界则是难上加难。苗德岁的这本书成功实现了这二者的巧妙结合,实属难得。本书以利比亚艾滋病毒案和美国猴子案这两桩戏剧性公案作为开篇序曲,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进化生物学这门看似高深的学问其实离日常生活很近,无疑会吸引读者读下去。
达尔文159年前的行动给了“神创论”致命一击。达尔文其实是不情愿反叛“神创论”的,但事实让他别无选择——这是科学精神的最好写照。正是如此,直到如今仍有人在不遗余力地抹黑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不时地宣称达尔文进化论“陷入危机”“正在终结”等等。有学者曾说过,不管你如何不喜欢一种观点或理论,在反驳前你都需要先弄清楚它到底说了什么、是怎么回事。苗德岁在本书中直截了当地用两页的篇幅介绍了“神创论”,让读者们先了解再判断。这既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也体现了批评家的智慧,是提高进化论科普成效的上上之策。
生命进化就像一部盛大恢宏的历史剧,在近40亿年中随着地球环境跌宕起伏、沧海桑田的变化,几十亿种千奇百怪的生物先后粉墨登场,而把这个历史场景还原出来的却是一种非常非常年轻的生物——我们人类。人类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但是在文化的驱动下人类已经某种程度地摆脱了自然进化的约束。然而,只要人类还待在地球家园上,她仍然逃脱不了地球演化力量的掌控。因此,我的一个新期盼是希望苗德岁能一鼓作气再写一部姊妹篇,从对生命演化不可估量的影响的角度,描绘一下地理和地质演化这部更神奇无比、更恢宏壮阔的历史大剧,这正好可以弥补本书因篇幅限制而对此着墨不多的遗憾。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9日16版)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画出长江的“气质”...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