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从印章与题跋看《鹊华秋色图》

发布于:2018-09-11 10:15   来源:人民网书画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画心部分)28.4×90.2cm纸本《鹊华秋色图》是元贞元年(1295)赵孟頫(1254-1322)自济南路职位南返后,为友人周密(1232-1298)描绘其祖籍地貌景色之作。辽阔的江水沼泽地上,极目远处,地平在线,矗立着两座山,右方双峰突起,尖峭的是“华不注山”,左方圆平顶的是“鹊山”。

在年代和内容方面,最有价值的一段文献自然是画者的题款和印章,画面上半中部靠左的空白地方。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

我们若从历史事实去了解这段题字,便可清楚看到画者作画的动机。赵孟頫题款中的“公谨”,就是周密(1232-1298年)的字。周密是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及鉴赏家,是赵孟頫及其父的挚交。

周密的家族虽源于齐,然而他一生却与南方人无异。吴兴是他的第二家乡,南宋首都杭州是他效忠朝廷的所在。周密其时将届五十,他眼见这两地为蒙古军占领,为表忠于南宋,他退隐不出,埋头于艺术文学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年轻一辈的赵孟頫受诏仕元。在这幅画作成的前十年,他有机会游历北方,而周密却没有这种机缘。

1295年当他重回南方一游时,一定对周密叙述他在其祖居地所见所闻的事迹;且作为一种表示,特为周密画成这幅《鹊华秋色图》,使其对齐地有一个印象。大概由于这缘故,周密以“华不注山人”为其别号之一。

据题款所云,《鹊华秋色图》并非成于济南,而是赵孟頫在其浙江本土依记忆画成的。画者之所以把两山后面全部的背景略去,用意是把主要的母题局限于前面的沼泽地。从地图上可见,鹊、华两山相距甚远,但赵孟頫有意把它们拉到一块,好像和观画者距离相等似的。

就印章、题跋来说,《鹊华秋色图》在中国画史上可说是装潢得最丰富的了。就现存的画迹来看,除了题款的部分和拖尾的跋外,最主要的空白地方布满了爱好艺术的乾隆皇帝的御玺和跋。

对于只注重画中品质的美学家,这种遍盖印章和满题画跋的趣味颇为掩盖了这件作品本身的精粹。然而美术史家则只注重与这幅画有关的各种资料,对他们来说,这些印章和序跋,在提供历史方面,大有作用。

我们在这些资料中,确可知悉《鹊华秋色图》自赵孟頫画成之日直到今天,其间差不多连续不断的来踪去迹。从表面的证据看,这幅画的装裱显出这件作品历史上重要的一面。画面是装裱在两幅同样的织锦中间。织锦和纸相连之处有若干印记。这些印章大部分属于16世纪的收藏家项元汴(1525-1590)。其中一个属于文徴明的长子文彭(1498-1573),余下几个则是纳兰性德(1655-1685)及其他后来的鉴赏家。除了这些清楚的印章外,还有几个虽是剥落模糊,但仍隐若可辨。

有趣的是在这些褪了色的印中,有些只可见到一部分,不是在纸上的部分,便是在丝绢上的那半,其中有些是项元汴的印。这些都显示出这幅画最后一次装裱是出自项元汴之手,其时文彭很可能仍在世,因此这画末次装裱的年份,不会晚于1573年,即文彭的卒年。

画迹引首的大字标题是18世纪乾隆皇帝的御笔。由于最后一次装裱是在16世纪,其时的画主项元汴必已把题画的地方留空。画题书在另一片纸上,这片纸与画面被一段淡蓝色的织锦(称为“隔水”)分开。在这段丝织和画面上,聚集了很多印记,从最早期画者的私印,到最末期宣统皇帝(1909-1911在位)的御玺都齐备,还有前揭赵孟頫的题识和乾隆皇帝(1736-1795在位)的跋语数者。

继画面之后,虽然紧接着是董其昌写在左侧那段隔水上的题跋,但时代较其尤早的跋语则悉书于另一张裱附于这段织锦之后的纸上。这些跋中,以杨载所题的为最早。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颂改革开放· 奏时代华章之著名书法家秦理斌...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