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手迹】沁园春·雪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在书法上,他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龙蛇飞舞,气势磅礴。
一、书法缘
毛泽东8岁进私塾,对书法有极大的兴趣,自此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1910年,他进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后,作了一篇文章《宋襄公论》。国文老师谭咏春阅卷时评道:“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视全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文章用楷书写就,工整秀丽,当时师生们赞誉他的文和字为“两绝”。 1913年,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时,留下了一本笔记。前11页是手抄的《离骚》和《九歌》,后36页冠名《讲堂录》。观看这些墨迹,其风格潇洒飘逸,神采飞扬。毛泽东读书期间常说:“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
毛泽东早期书法得力于钟王,在汉魏、隋碑、章草、晋唐楷书中下了较深的笔墨功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戎马之余,他坚持书法实践,披览碑帖。从江西到延安,他一直把阅读临写过的法帖带在身边。他擅长狂草,源自张旭、怀素。
毛泽东对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书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毛泽东无论转战到哪里都不忘研究、学习书法。他率领部队转战到贵州遵义县北娄山关时,见到石碑上刻“娄山关”三个红漆大字,便向大家介绍了“娄山关”3个大字的特点和价值。他说,这3个字写得苍劲挺拔,工匠石刻非常精美,并感叹说:“可惜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这碑又修建于何代?”
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一套晋唐小楷一直带在毛泽东身边。他于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点滴时间临写法帖。该时期,毛泽东的书法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
在毛泽东丰泽园故居的书房里,至今仍然留存有他读过的大量字帖和书籍。其中,有规整秀丽的汉隶,有妍美流畅的“二王”法帖,有厚重雄劲的楷书墨迹,有逸势奇壮的“狂草”,还有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著作等,品类众多。
1949年后,毛泽东阅读法帖更多更勤。20来年的时间里,他读过的法帖有近400种之多。“二王”、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及《三希堂法帖》,是他时常喜爱翻阅的。毛泽东读帖善于察其用笔、结构、章法等,吸取精华,不断丰富自己的书法艺术。在书法诸体中,他最喜爱的是草书,而在草书中,他最喜欢怀素。毛泽东对怀素的《自叙帖》、《论书帖》、《苦笋贴》等百读不厌。关于毛泽东的草书和怀素的《自叙帖》,田家英认为:“毛泽东的书法,特别是草书,和怀素《自叙帖》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笔画都较细圆;二是字形都较大;三是在大草的布局上,都采用了行行逶迤、翩翩恣肆的写法;四是‘神’上很相似。”杜甫在《观公孙大娘舞剑器》中写道:“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毛泽东认为:“杜甫这段话说出了舞蹈、戏剧等艺术与书法艺术相通,是至理名言。”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从印章与题跋看《鹊华秋色图》...
下一篇:山水画的自然之境...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