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现代书写工具的变革,特别是电脑的发达和普及,弄得书法家们丧失了“用武之地”。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眈眈于展览大厅,千军万马拥挤于“国展”的独木桥上,万人投稿,百人入展,一个百分之一比例的“国展”,让百分之九十九的书法家叹惋于“国展大厅”之外。而入展和不入展的书家,几乎都高呼“书法只剩下展厅效应了”。其实不然,展览只不过是书法创作的一个展示途径而已,书法家的用武之地其实十分广阔,关键是书法家们要意识到这一点。
书写工具被钢笔、铅笔、签字笔和电脑取而代之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并非钢笔、签字笔和电脑所能够取代。有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会意识到书法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是具有牢不可破的坚实地位的。比如孔庙,倘若没有那些相当高水平的书法碑刻,它的文化底蕴恐怕就要大打折扣。比如故宫,如果没有皇帝的那些题匾,故宫的文化韵味也要少许多。比如西安古都,没有西安碑林垫底,西安的皇都文化也就比不过开封。
这样的实例实在太多了,太不胜枚举了。
近日,笔者到了岳阳楼,不仅惊叹于岳阳楼郭沫若的题匾和清朝道光年间那位刑部尚书、乾隆年间岳州太守黄属余书写《岳阳楼记》遒劲的书法笔力,以及何绍基书写楹联的苍茫劲健,毛泽东书写杜甫《登岳阳楼》的笔走龙蛇,而且对岳阳楼右侧新建的曲折碑廊当中嵌立的书法碑刻惊喜万分。这是当代岳阳人对书法的敬重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力弘扬和传承。炎陵县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整修炎帝陵之际,炎帝陵大殿的楹联、题款,甚至那块《重修炎帝陵纪事》碑,都是采用的赵朴初、史穆、李铎等书法家的手书,这些都表明真正的书法家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余下全文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国内外世遗专家实地体悟中轴壮美...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