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陈振濂:说汉碑之初(上)

发布于:2018-10-11 11:51   来源:杭州日报

莱子侯刻石拓片

西泠印社孤山上有一“汉三老石室”,是西泠先贤们出资捐助又号召社会义卖募捐,赎回《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后专门为之建造的。西泠社史上称“抢救汉三老碑”,代代传延,交口称颂,为百年史上最著名的佳话。

山东曲阜缘何多汉碑

《汉三老碑》之所以在当时已经被卖往国外、装船待运之时又被抢救回来;抢救活动展开之初在士子中进行动员时,印社文告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理由说明:是因为浙江汉碑极罕见。唯有如此一块,断不能被卖到国外去以损吾浙乡邦士绅的脸面。不能保全祖产遗物,那是要被责骂败家子和不肖子孙的。当然这本来无关西泠印社诸贤之事,因为他们并不是直接责任者。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都是慷慨激昂的士大夫,自认为不能置身事外。故而动员各方力量,最后抢救成功,终成正果。

浙江的汉碑仅存《汉三老碑》,是因为秦汉三国之间,文明的中心在西北和中原,比如秦都咸阳、东都洛阳、汉唐都长安。而东夷南蛮的吴越之地即今苏浙,当时并不是中心而是边缘。唐碑多见于长安即今西安,南北朝碑多见于洛邑,汉碑则多见于陕西和山东兖徐一带,世替风移,时过境迁,今天汉碑的集中地,则是在以学统圣地标誉的曲阜孔庙。曹操下《禁碑令》是鉴于东汉末年树碑风气奢汰过甚,而他的驻地在青州兖州徐州,那么这碑版天下盛行和促使曹操痛下“禁碑”决心的地域,正在洛阳到兖青徐即河南山东一带。后来的河北冀幽并诸州即袁绍旧地和孙权东吴、刘备西蜀之国,都不见有大量汉碑群聚,正表明这种空间阻隔的地域差也。

山东曲阜多汉碑,实在是因为孔孟文教渊薮的缘故。琴弦雅音,稷下学礼,战乱少而儒冠兴。但论严格的汉碑起始,最早的却是河南偃师出土的《袁安碑》(89,永元四)、《袁敞碑》(115,元初二)。其后是《西岳华山庙碑》(161,延熹四)。二袁碑的形制,是缺碑额但有碑穿,已是立碑之功用,论年份当可计为排序最早的汉碑。但这是实物之证,若检诸记载,则《华山庙碑》有“建武之元……自是以来,百有余年,有事西巡,辄过享祭,然其所立碑石,刻记时事。文字摩灭,莫可存识”,表明在延熹四年华山立碑前的一百多年,华山岳庙已有碑石,只不过今日不得见而已。算起来,比已知最早的《袁安碑》《袁敞碑》又至少早30到60年了。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文心蔚然 书画探寻内心...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