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书法有法 寻根弘道

发布于:2018-10-25 10:00   来源:杭州日报

吴淦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书法最具有典型特征,西方人用于标记中国文化的典型艺术形式就是书法。书法的家学渊源,也与其他行业一样,颇多家门传承。近日,书画家樵夫赴南浔张石铭旧居,在旧居中发现一匾额“竹苞松茂”正是其外祖父吴淦书写。

书脉相传

19世纪70年代至沪鬻艺的书画家,郭其龙《沪渎杂记》共记载34人,内容包含每位书画家的姓名、字号、籍贯和专长,有吴淦、任颐、胡远、杨伯润等,基本囊括了这一时期的海派名家。清代书法家吴淦(1839—?),字鞠谭,又字超琦,号纯斋,室名原胜斋,浙江钱塘(杭州)人。有《原胜斋诗集》閛贡生。官嵊县训导。又与张荫榘同撰《杭城辛酉纪事诗》。吴淦工文章,精楷书,笔法晋、唐人,以行书应世,运笔洒脱,瘦硬通神。

据樵夫介绍,外祖父吴淦与近现代大家任伯年、吴昌硕、高邕等皆为海派文化主流。“任伯年在我外祖父52岁时为他画肖像,这在当时来说是很少见的。”和普通卖字画为生的书家不同,吴淦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后赴京任教育部官员,晚清宁波书画家冯雪卿等是他的学生。

1949年,樵夫出身习书世家,“我母亲工小楷,常写扇面。”正是受家庭影响,幼年时期,樵夫与家人寄居杭州水福庵中,常见母亲姑母姑父等长辈习书不辍,姑父更是整日伏案著书。“姑父要求颇严,对我习字要作批注、讲解。”自幼的耳濡目染使樵夫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多年的习字让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功底,书法也成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后尽管人生辗转,历经变迁,公务繁忙,樵夫从未停止读帖习帖,既与古为徒,求脱俗清新。他从日常工作中汲取营养,提高审美底蕴,渐渐形成了与其本性相契的独特风格。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书艺传家 承先启后(组图)...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