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中国文物“走出去”的那些年

发布于:2018-07-11 10:32   来源:光明日报

在中国古代,除了战争掠夺等不可抗力外,通过朝廷赏赐和对外贸易等途径,文物及艺术品流入域外并不罕见。

参加中国艺术英伦国际展览会的中英工作人员与英国海军重巡洋舰“萨福克”号舰长等合影(左四马衡,左五为郑天锡特派员,右二为庄尚严,右四为唐惜芬) 资料图片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商人内森·邓恩已经收集了超过1200件的中国艺术品、陶器、博物学标本及真人大小的塑像。1839—1842年,他在费城举办展览会,至少十万名观众购票参观这座“中国博物馆”。这次展览会,首度在中国以外集中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品,并产生了相对正面的社会影响,尽管其主办者并非国人,却开中国文物“走出去”真正意义上的先河。

国家宝藏出展欧美

近代以降,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逐渐增多,文物亦开始漂洋过海,在各种场合充任形象大使。

1876年,适逢美国独立100周年。清政府应邀组团参加费城世界博览会,参展展品中除了传统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刺绣等土特产外,还包括玉器、铜器、字画等文物,引起了国外观众对中国古老文化的浓厚兴趣。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后,敦煌文献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引起国内外关注。1911年4月,清政府内阁学部咨京师图书馆称:“奥(匈)国皇帝八旬万寿,维也纳设立实业手工艺博物院,院内陈列极古极要之品,惟纸张一物,愿将中国纸张出品及造纸器具陈列院内。查贵部前由敦煌石室所得经卷,为古纸之特品,拟请选择数种,咨送本部,以便转送该院陈列。”京师图书馆遂从所接收之敦煌遗书中检选出羽字第48卷等4卷写经,“咨请大部检收转运奥京陈列”,是为敦煌经卷首次由中国官方选送赴国外参展。

余下全文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枣庄古墓出土文物数千件或达春秋诸侯国君级别...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