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以人民大众为重心的艺术类信息门户网站!
大众艺术网收藏频道
所在位置: 首页 > 收藏 > 详情
真伪董其昌如何来鉴赏
发布于:2019-01-24 10:42 编辑:苏花 来源:新民晚报

1月23日起,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将进入下半场,展陈了一个多月的(传)惠崇《江南春图》卷、倪瓒《六君子图》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等将于今天撤下。随即展出的是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米友仁《潇湘图卷》、董其昌《仿赵孟頫秋山图轴》等31件(套)书画精品。不过,错过上半场的观众不用感到遗憾,借助展览中特设的数字人文大屏,照样能够一睹已经撤展的书画珍品风采。

另一种观看之道

董其昌画作真赝相杂,量不在少数。对专家而言,看不懂董其昌的原因在于,无法真正上手标准件辨析;对观众而言,展柜中的距离,限制了他们一睹董其昌的笔墨风采。为了弥补这一遗憾,上海博物馆和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运用数字研究手段配合展览进行展示,开启另一种观看之道。

本次大展集结境内外15家重要文博机构的相关藏品,毫无疑问是一次令人陶醉的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盛宴。同时这场展览也是数字人文结合中国传统书画,在博物馆展览中的首次亮相,是一次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的现场践行。

展览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数字人文大屏,有关董其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在这里被发现。比如董其昌《乔木昼阴图轴》,受到米芾父子开创的米氏云山的影响,水墨积染营造山体背景,在展柜中用肉眼观之,黑白两色分明,无法看清笔墨的肌理。而当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健将观众引到大屏前滑动屏幕,这张波士顿美术馆藏的原作的细节部位放大5-6倍,顿时董氏米点表现不同的色调以及纵横深度,云气流动、水雾氤氲的感觉跃出。瀑布流界面动态浏览,超高清展示,各类细节一览无余,给观众不同的看画感受。

真伪之争不回避

此次大展并不回避对某些传世名品真伪之争的呈现。比如上博本和台北故宫本《烟江叠嶂图》。据专家表示,通过大屏幕上的对比,细观笔墨的疏密、石头、山峦的画法,都会让伪作露出“马脚”,比论文文字更有说服力。

此外,本次展览拥有一定数量的立轴作品,展厅中设置了竖屏方便观众浏览高清立轴作品,而且还有DIY书画互动游戏,让每位观众能把董其昌书画作品“带回家”。

刘健表示,数字人文本质上是将数字技术应用在人文研究中,通过对图像、文本等信息的数字化,以及数据的整合、挖掘,形成一种新的研究和展示的方法,呈现全新视角下博物馆业务新形态。这种方法与博物馆的结合在国内仍是首创。董其昌数字人文项目的成功,预示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开始出现以内容为先的良好开端。在新的时代,数字人文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谱写博物馆智慧发展新篇章。(乐梦融)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