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博物馆内,许多市民前来听单霁翔的讲座
再过两年,故宫就六百岁了,如何让这位承载了历史风霜的老者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活在当下?6月24日,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馆长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出,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有多么宏伟,有多少珍贵的展品,关键是为社会奉献了什么,观众从博物馆里感受到了什么。“文物不会说话,但他们有生命,他们的生命历程会比人的生命历程更长。他们可以活在当代,融入人们的生活。”
为了未来 保护今天
保护文物,是保护其工艺和技术。乾隆花园(见下图)是紫禁城里文物最密集的一个空间。乾隆皇帝在85岁退位之前,为自己修建了一座亭台楼阁、假山林立的四进院落,其中有个160米乘以38米的小花园。前面两进已经开放了,后面两进从未开放。
故宫在这个院落的修复上首次开启了国际合作,采取国际认可的修复理念和修复技术,对每道工序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公开出版修缮的报告。每一件文物都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技术进行修缮,“白色的是陶瓷,棕色的是寿山石,”从墙上摘下的牌匾、楹联都要准确测绘,修复时以求一毫不差地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尤其是倦勤斋,修复后人们才发现,室内的地面是苏州产的金砖,绣品是夹丝双面绣,凉架是紫檀木。凉架的里里外外一共镶嵌着2400块和田玉。织绣是江宁的云锦。竹篱笆竹亭,是用64000段金丝楠木拼装而成的。
“今天人们看不到他们的努力,但是两百年、三百年之后,人们要再修缮的时候,就知道当年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和技术,什么样的工艺,这就是今天工匠精神必须秉持的。每一个时代在文物上都留下了很多历史信息,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保护今天。” 单霁翔说。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上海博物馆网上学校”上线...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