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蒋涛)梁漱溟先生曾问:世界会更美好吗?如今,世界各地给出不同的答案。
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发言陈肯摄13日下午,《王义桅讲“一带一路”故事》新书发布会暨新时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策圆桌会在北京举行。在新书自序部分,王义桅提及上述“梁漱溟之问”。
如今的王义桅,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察哈尔学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长期的调研和思考。
王义桅认为,回应上述之问,欧美国家普遍认为,“不会!明天不会更美好!因为出现反全球化思潮,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乃至极端思潮蔓延。”
在他看来,中国给出了响亮的回答:“是的,世界会更美好!因为有了“一带一路”倡议。世界因为“一带一路”而更美好!”
谈及“一带一路”建设产生的影响,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指明方向;吸引世界纷纷“向东看”,学习中国模式、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蔚然成风;确立了继续推进全球化的信心,打造包容性全球化。
该书分为三部分,共收录文章38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在新书序言中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切有极大不同,没有“国别研究”的功底,用一个“底稿”去不变应万变,人家自然误解中国方案是让他们硬穿“中国鞋”。
赵启正认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的素养。王义桅对世界各地的人们讲中国故事很讲究方法,即双方要“对话”,而不是一个人“说书”;讲“中国自身”,也讲“双方关切”;讲“两国合作”,不忘讲“国际时空”。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当天致辞指出,书中特别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计划开发计划署等的前期贡献,表明“一带一路”激发了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百年梦想,推动梦想成真,充分阐释“一带一路”传播之道:不仅是“我的”,更是“我们的”。
据介绍,察哈尔学会专门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旨在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落地和风险管控的智力支持,致力于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政治、军事、教育、经济、文化,用高水平的政策分析和高质量的政策建议服务国家和社会。
当天下午的圆桌会分三个论坛,主题聚焦“回顾与展望‘一带一路’的对外宣传:问题与策略”“‘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美、俄、印等国对‘一带一路’的反应”。(完)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广东德庆千年学宫启动“万人游学之旅”...
下一篇: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出台新景区规划...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