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建民在吊瓶
《小沙弥》
《四足鬲》
《螭虎》
2018年初,靳建民拜访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匏器种植第一人、89岁的张金通先生,并与张先生互相交换自己的作品。毕鉴摄
匏(音咆)器,葫芦器也。范匏,就是给幼小的葫芦套上范具,使范具上的纹饰长在葫芦上。
老北京人喜欢葫芦,葫芦谐音“福禄”,枝茎“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葫芦经过范制的艺术加工,不仅是养鸣虫的器具,也是人们收藏把玩的艺术品。现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匏器有500多件。
“悬瓠何尝有定容?规之成器在陶镕。外模设矣得由己,中道立而能者从……”这是关注农事的乾隆皇帝,日理万机之余种植匏器,写下的诗文。范匏,这门手工艺术创作与农业种植完美结合的天人合一的古老技艺,2014年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如今传承这门技艺的,是被称为“京城小靳”的靳建民。
1 偶然之物 关情一生
靳建民的老家河北徐水大王店镇是历史上的花范葫芦种植地。靳家有一只从老家带来的老柴木箱子,内装小靳母亲给4个孩子做的各个季节的鞋子。小靳一次在箱子里找鞋,偶然发现箱底儿有几样玩意儿:一把老安肃(今徐水)的花模匏器、一把安肃勒脖匏器、一把徐水地区盛行的针烫匏器。三样百年以上的旧玩意儿,成了他后来一生苦苦追求的营生。
小靳打算种葫芦,种出他们家箱子里那种带纹饰的匏器。住北京,烧窑制瓦范不可能,他就琢磨各种材质模具:橡胶、铜、锡……最后从各种胶入手试验,在仅有12平方米的家里摆开了战场。屋子中间立起屏风,屏风一侧是生活区,另一侧是小靳的工作区。夏天,能开窗换气,但30多摄氏度的高温里,他在火上加温橡胶,臭胶皮的味道难以散去,裹着热风熏得人脑仁疼,一家人闻着吃饭都难以下咽。冬天,开窗通风换气冷,不开窗就有刺鼻的臭胶皮味儿,一家人跟着他遭罪。生胶压不下来,他先是用铅铸成一个模具,把橡胶倒进铅模里,再加温到150摄氏度,使生胶变成熟胶。经过近两年反复试验、无数失败后,靳建民终于制成了带纹饰的胶模模具。
余下全文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学术特色与人文情怀,一个也不能少...
下一篇:家风文化万里行公益活动在京开幕...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