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图(国画) 151.5×332厘米 1992年 关山月 关山月基金会藏
关山月开始引人注目的画梅作品,应该是1963年所画的《报春图》。在有些图录中,《报春图》也题为《写毛主席〈咏梅〉词意》。这首词写于1961年12月,它还有一个小序:“读陆游词,反其意而用之。”为了突出与陆游完全不同的襟怀抱负,毛泽东在大作发表之时,还将同题陆游词缀录其后。梅花还是梅花,但因时代不同,心境有别,从梅花中看到的诗意和获得的认同感迥然有别。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既是自然时序更替的亲历者,也是波诡云谲的世界政治风云的见证人。关山月《报春图》所要赞美的,正是毛泽东那种富于挑战性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作为读者,与其说我们是在“赏梅”,倒不如说,我们正在“瞻仰”一个现代革命英雄主义者的精神归宿。而从学理上来说,源自关氏山水画风格的构图及其霸气的用笔力度,则是直接构成“关梅”趋近于“毛梅”的推动力。关氏一反古人画梅遗意,其智慧的源泉不仅来自毛泽东革命哲学的启发,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山水画家,他充分地发挥了营造整体氛围的艺术语言技巧。如《报春图》所示,由于突出了冰封雪冻、峰岳峥嵘的特殊环境,“梅花”作为一个现代革命英雄的品格与风度,才获得了卓有成效的强调。
奇险的构图,雄健的笔力,并且,所有这一切都倾向于在整体上追求咄咄逼人的气势和疾速运动的节奏,是关氏画梅的风格特征。从构图上来看,强调倒挂的梅枝与拔地而起的冰峰雪岳逆向的力度冲突,是关氏别出心裁的匠心所在,在他差不多同一时期完成的作品如《疾风知劲草》《东风》中,也可以看到这种令人错愕的形式语言。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期,关氏复出画坛后所画的梅花,则一反旧态:花繁枝密,枝枝挺拔向上——赞美革命英雄主义情怀,扩大而为歌颂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
与其说关山月从一开始就热爱画梅,倒不如说是“梅花”选择了关山月。上世纪70年代的关氏梅花,固然为作者赢得了家喻户晓的巨大声誉,但最能够体现关氏画梅富有创造性特点的作品并非完成于那时。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那种铺天盖地、繁密得无以复加的红花和枝枝挺拔向上的嫩条,束缚和掩盖了关氏奇崛峥嵘的个人气质。关氏画梅的创造性获得真正充分的释放,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丁卯(1987)除夕于六尺旧纸上用乾隆古墨所画的那件题为《天香赞》的长卷中,关氏以迅雷奔骤的取势和狞厉恣肆的笔法,画出了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国艺术家胸中的郁勃之气。与上世纪70年代所画梅花比较,80年代以后的作品花头减少了,挺拔的嫩条一变而为披鳞戴甲的古干和奇崛刚健的老枝。关氏也尝试纯以朱砂写梅,但并不多作,相反,他更乐于选择墨梅。他显然不再拘于朱砂为花、焦墨作干那种在视觉上两极反差强烈的形式,而是强调用笔、用墨的力度和层次,使其梅画在视觉和节奏感上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变化。
余下全文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从成化斗彩鸡缸杯说起——历代斗彩仿品特征...
下一篇:永恒的“古香”...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