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今年年初,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在央视《国家宝藏》甫一亮相,惊艳了全国观众;8月17日,辽宁省博物馆新馆推出三大精品展,邀请全国观众共赴“洛神”之约,到现场感受传世名画的神秘、飘逸和灵动。
与这幅传世名画共同展出的,还有在2008年奥运会上惊艳世界的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历代帝王中书画成就最高的皇帝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以及明代仇英版本的《清明上河图》……
位于沈阳浑南的辽博新馆2011年8月动工,2015年试开馆,到今年8月17日推出“中国古代绘画展”“中国古代书法展”“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22个展厅已全部向观众开放,一批稀世珍宝陆续与观众见面。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说,目前辽博新馆展出文物6200余件,馆藏精品展出率达70%以上。
《洛神赋图》(仿顾恺之)。辽博供图
1.辽博的前世今生
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权建立的第一座大型博物馆,馆藏文物11.2万件(套),是中国收藏晋唐宋元书画数量最多、品质最精的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海内外清宫散佚书画重要收藏单位。
“这批书画大都来自溥仪离宫时淘选带出的珍品。”据辽宁省博物馆专家介绍,在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前,以“恩赐”名义,将内府所藏珍贵字画赏赐给其弟溥杰、溥佳,让他们利用每日放学出宫机会将书画带出。盗运出宫的书画起初存放在醇王府内。溥仪出宫后,这批书画被运抵天津。1934年,溥仪到长春做了伪满洲国傀儡皇帝,这批书画被运至当时的长春伪皇宫“小白楼”内。1945年,日本宣布战败投降,溥仪乘飞机企图逃往日本时,被苏联红军俘获,其携带的书画、珠宝被查扣,几经辗转后,藏于今天的辽宁省博物馆。
辽博新馆于2011年8月动工,2013年6月土建竣工。2015年5月16日实现第一期试开馆,开放展馆一层8个展厅,推出“中国古代碑志展”“明清瓷器展”“明清玉器展”等3个专题馆,并利用5个临时展厅举办了内容丰富的特展。
2017年9月22日实现第二期试开馆,陆续推出“古代辽宁”和“中国古代铜镜展”“辽代瓷器展”“中国古代佛造像展”“中国古代钱币展”“中国历代玺印展”等5个专题馆。
2018年6月23日“满族民俗展”正式试运行,8月17日“中国古代书法展”“中国古代绘画展”“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正式试运行,至此,辽博新馆正式全面开馆。
2.本次展览亮点纷呈
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在洛水边梦游中与洛神相遇,彼此心生爱慕,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只能靠写文章抒发怅惘之情,于是便有了传世名作《洛神赋》。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的《洛神赋》,不禁感慨万千,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创作出传世名画《洛神赋图》。
不料名画中途散失,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其中珍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是宋人摹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虽是摹本,仍为稀世珍宝。
据辽宁省博物馆策划展览人赵勇介绍,此次“中国古代绘画展”以中国绘画史为脉络,依托辽博馆藏各代名品佳作,力求向观众系统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辽博馆藏绘画作品的时代体系、门类体系、画派体系都比较完整,此次展出的39件作品,基本展现出完整的时代脉络,按照山水、人物、花鸟的类别展示。同时,充分考虑作品的体量与展厅的环境条件,将尽量把作品引首、画心和题跋都完整展示给观众。除《洛神赋图》外,还有久负盛名的《簪花仕女图》、文人皇帝赵佶的名作《瑞鹤图》以及明代仇英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其中,《簪花仕女图》曾同《清明上河图》《大驾卤簿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一起,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画面描写了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她们雍容华贵的装束、悠闲的姿态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盛唐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的恢宏气象。这些珍品与观众多年未见,如此大规模的亮相实属不可多得。
辽博馆藏的《万岁通天帖》,在2018年春节期间曾创下新馆开馆以来参观的最高纪录,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此次“中国古代书法展”将暂时不会出现它的身影,但是,据辽博艺术部主任董宝厚介绍,其他珍品如《曹娥诔辞》、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欧阳询书《仲尼梦奠帖》等将悉数亮相,同样令人期待。其中张旭草书《古诗四帖》以当时非常名贵的“五色笺”书就,虽是狂草,但狂而不怪,跌宕起伏。《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40岁时的作品,他瘦金体楷书多见,但草书传世很少。这件作品十分罕见,作品笔画跳荡飞跃,行笔宛转流畅,观赏作品同时空手描摹,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书写的迅疾,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同时,千字文一气呵成在11.72米长、手工描绘云龙纹的一整张纸上,也展现出宋代造纸技术的高度。
辽博的织绣类文物以收藏家朱启钤的捐赠最为有特色。本次“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分为缂丝与刺绣两个部分,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宋代的作品以及明代的顾绣。辽博专家介绍,朱克柔的《山茶蛱蝶图册页》《牡丹图册页》,赵佶的《木槿花卉图册页》《紫鸾鹊谱轴》等将再现中国古代丝绣艺术的高超技艺,使观众领略观赏性织绣画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交相融会。同时,为了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丝绣手工技艺,辽博特别开设了观众互动区,以多媒体形式滚动播放缂丝和刺绣的制作技术,展示简易的缂丝机和刺绣台,观众将有机会欣赏到制作缂丝刺绣的过程。
作为辽宁地区本土的民俗展览,“满族民俗展”别有一番东北特色。据记者了解,展览中,满族大院的场景设计即是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大院为原型,原比例复刻而成。在介绍饮食风俗的部分,展览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沙盘,最大限度还原满族人的日常饮食制作场景。在展览互动环节上,尾厅设置了“换衣魔镜”互动装置,观众可以通过感应器,在大屏幕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满族服饰拍照留念。
3.“三馆”为何是试运行
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注意到,谈到备受关注的“中国古代书法展”“中国古代绘画展”“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均为对外试运行,对此,马宝杰的解释是,“三馆”之所以称为试运行,皆因为此类展品实属珍贵,对展示环境要求极高,展品需要适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外部气候和温湿度环境变化,方能进入稳定运行阶段。辽博工作人员每天都有专人进行展厅巡视和温湿度监测,确保国宝万无一失。
马宝杰告诉记者,“中国古代书法展”“中国古代绘画展”和“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是辽博新馆重点打造的特色专题馆,是需24小时恒温恒湿系统控制的展馆。“现在是夏天,温度控制难度不大,到了冬天极端寒冷的天气,文物的保护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保存国宝书画最大的难点在于一年四季每一分每一秒,温度都要恒定。这次新开的这三个特色专题馆,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和近两个月的测试,已经达到了24小时恒温、恒湿的水准,温度18至20℃,湿度55%至58%。”但他同时表示,对于沈阳这样的北方城市来说,低温对文物保护是最致命的。
除了温度控制,“定期轮转、闭馆养护”也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方式。马宝杰表示,文博行业有个行规,一次展出都是三个月。我们第一期展出结束后,会有相应的轮转,换第二期展品,但由于文物数量有限,第三期就只能部分轮转了。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7日09版)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丛石幽秀碧兰馨——湖州南浔述园记...
下一篇:儿童入馆,还有哪些难题待破解...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