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高凯)清一色男演员,几乎不变的场景,高度密集的台词——10月1日晚,中国话剧史上排演外国剧目的一代经典作品《哗变》再度登上首都剧院的舞台。
1988年,描述军事法庭对凯恩号战舰哗变的审判过程的经典作品《哗变》被英若诚翻译成中文,首度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这部表演难度极高的话剧要求演员要具备扎实的台词基本功及高超的语言塑造能力。当年的任宝贤和朱旭,在这部“最难”的话剧中奉献了殿堂级的表演。
人艺《哗变》再登台史春阳摄2006年,重排版的《哗变》上演,曾经饰演舰长魁格的朱旭,开始以艺术指导的身份出现在主创阵容,曾经的副导演任鸣担任重排导演,冯远征、吴刚、王刚、王雷等中青年演员接过这部已经赢得无数赞誉的经典名作,到今天已经过去12年。
半月前,《哗变》开票消息一出,随即就全部售罄,不少观众只能期待下轮能够一睹这部话剧的魅力。《哗变》的三十年已经成为一种话剧现象。
任鸣称,“观众喜欢看优秀的话剧,也喜欢看优秀的演员。”他认为,如今的《哗变》是北京人艺对于经典传承的一个优秀的示范,“什么是好的传承,就是不止传承人艺的风格,还要传承人艺的精神。我在冯远征、吴刚、王刚等这些演员身上就看到了这种精神,他们有对于人艺的责任和使命。”
没有场景变化,整个舞台就是一个军事法庭的现场,演绎着被告、原告、检察官、辩护律师与证人间,丝丝入扣的质询,充满机锋的唇枪舌战。整部戏全靠演员的语言来支撑,因此《哗变》也被称为话剧舞台的教科书与试金石。
人艺《哗变》再登台史春阳摄能够走进《哗变》剧组的演员无一不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就如饰演魁格的冯远征,他对于12年前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会儿对于我们几个来说,正是最好的时候,我们的年龄、阅历、演技都趋于成熟。更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老艺术家们都在,朱旭老师是我们的艺术指导,他曾给我讲,当年赫斯顿导演是如何说这个角色的。他传递的是对于角色的要求,而对于台词的处理,则希望我按照自己的方式。这就是让我们得到精髓,但又不去模仿。”冯远征说,“我们在《哗变》中继承的不只是老艺术家们留下的戏,更是他们做人做戏的传统。”
作为同时出演两版演出的吴刚,从前一版的玛瑞克到现在的格林渥,他与《哗变》一直在一起经历和成长,“1988年《哗变》排练,我站在门口看,后来因为剧中老演员的身体原因,我曾经准备过格林渥、基弗两个角色,但是后来没有上场,最后我出演了剧中的玛瑞克。到了新版,我接过了格林渥,真的是为此准备了十几年。演出是阅历的叠加,所以我们每一次都会跟原来不一样。但是一样的是对于舞台的敬畏。每次站在舞台上,我都跟自己说,不能丢人艺的脸,不能丢我们前辈先生们的脸。”
《哗变》台词的密度之大,难度之大,让演了多年的演员仍感压力。演员们说,演别的戏,到了六点半化妆间都还有人,可是到了《哗变》,根本找不到人,原来大家都各自找一个角落去默词儿了。
人艺《哗变》再登台史春阳摄饰演查理的王刚透露,每逢演出,自己在家要默三遍词儿,再加上晚上的演出,感觉一天要演四遍。“真是又想演又怕演。”“十二年前接到这个角色,我心想这样戏,词儿能说好就不错了,还需要演的精彩,真的是磨练演员。”
该版的玛瑞克饰演者王雷从自己的上一个本命年,演到了又一个本命年,“当年自己还是刚入院不久的青年人,上台还在展示自己的嗓音,听着朱旭老师讲的话还懵懂。但看着哥哥们的演出,加上自己的磨练,到了今天逐渐理解了。我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也许观众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是我希望这种积累能够量变引起质变。”
据悉,本轮《哗变》将连演十场,直至10月11日。(完)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以美育重塑美术教育(美育)...
下一篇:人民日报: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连续多年保持顺差...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