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三(雕塑) 盛杨
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由北魏用一个朝代雕塑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丰碑。8月8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承办的“写意中国·2018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文献展暨作品巡展”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美术馆开幕,来自中国国家画院17位雕塑研究员的27件作品及各自文献集体亮相。在这里,现代雕塑与古代雕像比邻而立,仿佛在进行一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作品与文献同台展出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的城市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并于若干年前提出了创建“中国雕塑之都”的文化发展定位,而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也曾与大同市相关机构共同举办过“师道——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研究员师生展”等活动。本次作品巡展经过了近一年的精心筹备,是中国国家画院多项品牌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展事。对于此次展览,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在贺函中表示:“大家有缘在有着1600年历史的云冈石窟举行展览是很幸运的。这是一个古今雕塑家的对话展,也是一个现代雕塑家向古代雕塑大师的汇报展,还是一个古今艺术家思想与精神的交流展。”
据了解,受限于展览空间,此次展览与在北京的首展相比,文献展部分稍有压缩,也更为凝练,但雕塑作品并未减少。在展厅中,可以看到吴为山的《画家齐白石》《空谷有音——老子出关》、项金国的《敦煌守护神——常书鸿》《达摩西来意》、朱成的《权衡》《鸟语椅子上的女人之二》、于世宏的《戏韵——包拯》《圣贤》、雷波洋的《丝绸之路》、黎明的《成吉思汗》《毛泽东主席与亚非拉人民在一起》《广州港》、张永见的《坦赞铁路》《屏风》、曾成钢的“礼聚中华,大同天下”系列作品,以及邹文的《鲁迅与胡适》、吕品昌的《中国写意NO.35》等作品……艺术家们在深入研究历史的同时,也不忘深入体验生活。从禅宗祖师到先贤文人,从文化学者到老一辈革命家,乃至普通大众和少数民族人物等,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他们用洗练的艺术语言和高度凝练的象征意味,让观众在观赏作品的愉悦中细细体悟“写意中国”的精神内涵。
文献展则以文字、图片和影像等方式,回顾了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创作过程。这种图文并茂的文献展示,加上现场陈列的室内雕塑,使观众得以从作品和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全面了解艺术家们艺术创作的缘起、过程以及所思所想,对于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具体的雕塑作品有更为深刻的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87岁的老一辈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国家画院顾问盛杨2017年的新作《张老三》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在巍然坚实的山岩和涌动奔腾着的江河中人物形象突出,目光坚定炯然,这象征着人民顶天立地的精神,是艺术家为人民塑像的体现。“我曾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朝拜过云冈,当时的石窟沧桑不堪。这么多年来,国家的投资保护、云冈人的守护,让我很感动。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来,也鼓励我的学生有机会多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冈石窟增加了很多服务公众的内容,环境也越来越美。我们和云冈是有血脉联系的,国家画院选择在这里举办雕塑展览,难能可贵。”他说。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3D大运河长卷亮相图书博览会(组图)...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