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大墨纵横——陈振濂榜书巨制特展·前言

发布于:2018-09-06 09:46   来源:于西泠印社

“大墨纵横”陈振濂榜书巨制特展展览现场

“榜书巨制”,是一个复合的概念。

“榜书”大字古已有之,从三国韦诞题榜一夜须发皆白的记载开始,唐宋元明清代不乏人。宋人黄庭坚有诗云:“大字无过瘗鹤铭”,知当时书家心中的大字,与案头小字尺牍相比,《瘗鹤铭》已是大字典范。而米芾善题大字,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明清以降,像邓石如、伊秉绶、赵之谦、吴昌硕等,皆有许多题匾榜书杰作。近世则如沙孟海师题灵隐寺“大雄宝殿”,并以此驰名于世,即是一例。

“巨制”书法则古并无之。若硬说有,则如北朝《泰山金刚经》或可勉强算之。此外各朝摩崖书也皆可予以论列。但相比之下, 一是这些摩崖文字当时墨书和放大镌刻的关系尚不明晰;二是当时“巨制”之所以会出现, 是基于书法以外的因素如宗教; 三是当时“巨制”在我们心目中的尺度也很难把握。比如相对于尺牍小札或长卷横轴,秦汉碑刻即可算是“巨制”。但与《泰山金刚经》相比,则碑刻又算不得“巨”了。而与秦汉碑刻相比,唐人的“题壁书”如张旭、怀素在寺院酒肆中笔走龙蛇,动辄高墙大壁,又应该算是更大的“巨制”了。另外,“巨制”是作为结果的“巨”,而书写时是否即是原寸的“巨”,又是一个尚难考证的内容。有些大字,明显是写小样再放大镌刻的。不比今天我们写“巨制”是在地上铺大纸写原寸大字。有的每写一笔,要走三四步。这样的方式,恐怕与碑刻、摩崖、“题壁书”之类的形成过程又相去甚远,而很难以一概论列之了。

余下全文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颜·色——19世纪日本浮世绘精品展...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