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赵孟頫 归去来并序行书(局部) 纸本 26×239cm
赵体字之呈现赵体字的样子,与王国维评价“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是一个道理。正因为东坡是“旷”的东坡,才能作出“旷”的词;正因为稼轩是“豪”的稼轩,才能作出“豪”的词。赵孟頫之成就赵体字,实因皇家贵胄的遗韵,国破家亡的使然,传承流变的结果。
赵体字之流变及形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书法上的精深造诣与杰出成就,首先,与赵孟頫特殊的人生轨迹相关。赵氏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作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身为贵胄,自幼浸淫文化,又生不逢时,11岁丧父,青年时南宋倾覆,归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与10余人被荐于忽必烈,世祖赞其才貌,呼为“神仙中人”,礼遇有加。成宗即位,元廷矛盾重重,其借病乞归,闲居江南,谈艺论道,挥毫遣兴。大德三年(1299年),又被任命相对儒雅闲适之职。至大三年(1310年),皇太子拜为翰林侍读学士,即位(仁宗)后更青睐之,加之才艺出众,名满天下。这样的人生经历,可说有根有脉、有流有变,焉能不得?
其次,与赵氏善于汲取、博采众长密不可分。据明人宋濂言,赵氏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篆书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这样转益多师、推陈出新的艺途,何人能比,焉能不得?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帛书:蕴含精深的历史...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