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笔有所运

发布于:2018-08-10 11:11   来源:人民网书画

关羽(左上)、穆桂英(右上)、包龙图(左下)、齐天大圣(右下)

自1927年关良开始戏曲人物画创作以来,中国画坛逐渐出现了戏曲人物画这一流派,其特点是继承了古代简笔人物画的意笔传统,笔墨简括,追求情趣。但是,作品人物造型较单纯,多呈文人墨戏小品化面貌。8月5日至1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书林写意——马书林中国画作品展”上,画家马书林以20张八尺整纸组成的《舞台人生》为代表的系列巨幅作品,则向观众展示了他对戏曲人物画的积极探索。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展示了马书林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创作历程和艺术造诣,作品涵盖了工笔花鸟、写意花卉和水墨人物等80组,共160件。

马书林曾任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等职,既是一位卓有建树的艺术管理者,更是一位在中国写意画领域独树一帜的艺术家。从1977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算起,马书林的从艺历程已有40余年,作品曾多次参加各种美展并获奖。其早年以谨严不苟的工笔画名世,代表作有《向天歌》 《弄春晖》 《鹅鹅鹅》等,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工笔向写意转型。马书林自言:“对画种画域的不断拓宽,逐渐觉得工笔绘画的方式已满足不了我要表现内心对客观物象的感受,似乎在大写意的绘画形态上才能找到与自己的心灵物象更贴近一些的绘画语言。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他真正开始了写意戏曲人物画的探索历程。他以京剧和水墨画为切入点,融合这两种艺术所共有的夸张、简约、凝练和诗意之美,又以自由活泼的笔墨抒写,挣脱二者的程式化束缚,自由书写心灵之像,并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看来,马书林似乎有意舍弃了具体戏本人物之所出,而直取人物造型的丰富变化,为的是增强笔墨抒发的写意空间。在其作品中既有干裂秋风的苍劲阔笔写意,又有色墨交融的泼彩渲染;人物造型或清丽或蛮拙,一派姿纵无挂碍。“与前辈或同时代艺术家的戏曲人物画不同的是,马书林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夸张、天真、大气、荒诞的风格,他以极具夸张的特点,让他的作品显得与众不同。 ”冯远说。

展览中比较突出的一批作品是马书林离开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岗位之后为此次个展全身心投入创作的。在这些作品中,他以自己一直以来特别青睐的关羽、包公、穆桂英、孙悟空为主要表现对象,在形式语言上大胆突破,独具特色,隐隐然有大家之风。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认为:“展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一批作品尺幅巨大、画面繁杂的戏曲人物画精品。戏曲人物画过去多是小品,大画难得一见。马书林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实现了突破,这种突破不仅仅是画面尺幅上的,更是画面构成、审美追求和情感投射上的。在这批大尺寸的戏曲人物画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画面人物的悉心经营,感受到笔墨率意、墨色交融,为观者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戏曲人物世界。这是他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的最佳体现。 ”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书画家应做“真的艺术家”...

下一篇:墨色交融的瑰丽世界...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