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别以艺术之名破坏自然生态

发布于:2019-04-11 10: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对破坏自然,尤其是破坏非可再生资源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监管和严厉打击,采取了零容忍的处理态度。但即便如此,在艺术圈,特别是书画圈、雕刻圈,却依然存在着一股不良之风,甚至越来越呈现出蔓延之势,即一些人倚仗自己所谓的名气,或写得一手不尴不尬的书法,或勉强具有一定设计造型能力等,便开始四处题字、雕刻,且将目光瞄准在一些原生态山林或自然景区的岩石(石壁)上,并将此种方式的“创作”看成是一种本事、一份荣耀,大肆进行宣传、炒作,也当真以为这样就能实现名与艺的“千年不朽”“万古流传”了。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

众所周知,完好的植被和岩石一旦被破坏,在相当长时间内,甚至永远也不可能再生、再复原,因此对于这类自然资源应尽最大可能地加以保护,避免不必要的人为破坏和浪费。而在岩石上率性地题字、刻字等行为,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生态环境的践踏和不尊重。何况平心而论,当下书画家、雕刻家群体中,究竟有几人能够自成风格最终被历史所承认?恐怕相当多的人都会被大浪淘沙掉。但他们以所谓弘扬、传播艺术的名义而进行的种种破坏生态的行为,却果真“留了下来”,很难再予抹平和弥补。尤其看到一些十分拙劣的题字和雕刻,更加令人痛心和惋惜。这也不禁让人质疑:有关部门在审批时是否进行了严格把关?是否给予了尽职尽责的监督管理?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压根儿不管不问?

此外,艺术家及其题字、雕刻的主题、内容等,有关部门又是如何筛选的?以什么标准来评定?这些书写者的真实水平如何?……这都需要严肃、全面的考量。笔者认为,今人的题字须慎用,倘若确需以题字、雕刻等艺术方式来增加当地的人文情调和文化内涵,也一定要选择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文艺家及其作品,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或者也可以集字,集那些已经被历史认可的名家、大家的字,如此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对大众审美力的引导和提升也更具正向的促进作用。

奉劝一些缺乏自知之明的书画家,关起门来在自家书房、画室进行怎样大胆的创作和尝试都不为过,但进入公众观瞻的视野,就要为大众审美负责。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即便“颠张狂素”的张旭和怀素,也不过是在寺院的墙壁,或自己的衣服、自家门前的芭蕉叶上写写而已,断不会到处题刻宣扬。更何况,把劣质字镌刻在岩石、大树上,这里显示的到底是令名,还是陋俗,还真是需要有点戒惧的。(王进玉系艺术评论家)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每座博物馆都需要一位“单馆长”...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