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把乡野意趣写在画上

发布于:2018-06-19 10:05   来源:新民晚报

陈立波花鸟画 (周建平 摄)

“中国画独特的艺术性和自由的个性,令我着迷。以笔为媒,以纸为介,撷万象之大美,得造化之精华,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倾心而为,直抒胸臆。”宁波画家陈立波钟情书画三十余年,日前他的个展《走进田野》在月湖畔的大方岳第举办。

陈立波1963年出生于鄞州,自幼热爱美术,大学期间师从南京书画名家吴承筠,同时受到国画大家陈大羽熏陶,回甬工作后得到甬上书画名家黄紫、沈元魁和李羡唐等先生的指教,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奖,曾远赴匈牙利等国展出。这次在大方岳第的个展,陈立波向公众展示了近两年创作的55幅花鸟画作品,均为精致小品。牡丹、荷花、向日葵、野菊花、秋海棠、一串红,胡萝卜、荔枝、竹笋、茭白、青椒、西红柿,蜜蜂、螳螂、纺织娘、蜗牛……无论国色天香还是朴实的花卉、家常蔬果、充满野趣的昆虫、小动物,在他的笔下都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

陈立波现为宁波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宁波市书画研究会会员,但他依然称自己只是一个业余美术爱好者。多年来谦虚好学、博采众长,陈立波的花鸟画题材丰富、色彩明快,他善于用传统笔墨来表现当下生活:画的公鸡风格简约,采用大笔来大写意,富有力度;鱼系列则简笔粗纸,颇有几分八大山人的韵味。

“这个画展是我入道以来的第五次作品展示,也是对农村生活的一次回忆。”陈立波说,人到了一定年纪,总爱回忆小时候,童年最美好。这就好比现代人想吃有机食品,喜欢乡村生活,“用笔墨表达所思所想,是我走进田野的另一种方式。”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光凭童年的记忆是不够的。为此陈立波时常外出写生。他去奉化萧王庙观察秋天的芋头,逛菜市场看蔬菜水果,甚至把茭白剥开来细察其结构……这几年陈立波的笔墨功夫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年轻时跟着国画大家陈大羽学习,有了画大写意画的气魄;回宁波后上函授大学,相对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的理论知识;2010年开始跟李羡唐先生学习水墨写意,领悟到笔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

“中国画讲究书画同源。”陈立波每天早上坚持6时起床写40分钟书法,晚上画画。“中国画追求写意,重在意趣。我画茭白,通常只用三笔,那就有写的味道。”

近些年,陈立波还在思考如何让中国画走入寻常百姓家,创新作品的审美形式。他画的小品,尺幅都不大,精致而富有意趣。有一件梅兰竹菊四条屏,他用十五六厘米直径的圆形宣纸,配以现代装裱,在展厅中尤为醒目。

文化志愿者是陈立波近年来热衷的又一个角色。他积极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送文化下基层活动,送书画到鄞州东吴、宁海梅林、余姚大岚、海曙鄞江等地的农村文化礼堂,还来到军营、警营、学校为书画爱好者上课。作为市老年大学的兼职教员,陈立波已带班三年。在他看来,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拥抱艺术,也是拥抱美好生活。(陈青)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黑龙江的剪纸贴画不出厦门也能看到...

下一篇:人民大会堂北京厅老匾亮相...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