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画画就是为我笔下的人呐喊

发布于:2018-08-07 17:56   来源:吉林日报

杨砚芬创作的人物画

2014年,一幅30米的巨幅长画卷《汴河神往图》与大家见面了。它是一幅表现我国古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十分昌盛的朝代——宋朝的全景式画卷。作品通过描绘社会生活中的人和故事,展示了宋朝农业、手工业、游牧业、商业、文化等繁荣的景象,和人民安居乐业、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作品共分三卷九个部分,以皮纸作画,采用白描展示。作品中包含了4089个人物形象,树木271棵,房屋265间,船22只,马、牛、羊、猪、鹿200多只。作品体现了画家独到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将中国人物画创作开拓出一个更为广阔的疆域。著名画家、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说:“从杨砚芬女士画中我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富有精神魅力的艺术灵魂,和真诚、朴实、卓越的艺术才华。尤其30米长卷《汴河神往图》自然而然地流溢出中国画的艺味芬芳,流淌出民族传统的血脉。”美术界专家评价道:“她创作的大型白描历史风貌题材作品乃为当世一绝,再现北宋張择端笔下之盛景,观赏者犹如身临其境之意趣,回味无穷,实为难得之佳作,神逸之品也。”

这部鸿篇巨作的作者,就是吉林省吉林市画家杨砚芬。

笔笔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杨砚芬1963年生于榆树市,曾供职于吉林工艺美术研究所。现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春潮书画院副院长,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2007年杨砚芬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中国当代名人“庆香港回归十周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钟馗》等多幅作品被香港文学促进协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收藏,入选香港回归十周年书画作品集,在徐悲鸿美术馆展览。杨砚芬2004年开始创作《汴河神往图》,共用十年时间完成。曹雪芹在他的传世名著《红楼梦》中写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句话其实也适用于《汴河神往图》。回顾这十年创作的辛苦,杨砚芬觉得“笔笔看来皆是血”,绝对没有勇气再画一遍了。她回忆道,当年第一次看到《清明上河图》的仿制品,被它的人物表达一下子震撼了,回到家睡不着觉。她说,《清明上河图》是古人为我们创造的中国画无比辉煌的代表作,是后人难以企及的中国绘画艺术高峰。对于绘画创作如何传承发展,如何突破超越,是每位画家都在思考的问题。站在新千年的历史高度,当代画家都有责任、有使命怀着对中国画的虔诚与敬畏去思考、去探究我们的画笔该画什么?怎么画?中国画的基因我们传承了多少?在这种责任感使命感的驱使下,她决定做一次历史穿越,融入现代人的思维理念、社会元素和现代绘画技法,做一次全景式、穿越时空的对话,表达自己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对祥和、文明社会的美好祝福。

杨砚芬说,这幅长卷的创作可谓全身心投入,连做梦都在想。为了弄明白一个小家具的形状,她多次去展会、老农家拍照、写生,一个物件要多角度地画上几张。为了得到理想效果,她下山沟看村舍茅草屋、米粮仓、柴草垛,碾盘、石磨、篱笆墙、车、马、轿、船、畜、禽动物,凡是作品中要展现的,全部收在笔下。前期资料积累光画稿摞起来就有几尺高。最难的活儿是人物形态、神态、表情的描绘和服装、服饰的白描和线描。由于一直要保持兴奋、充满激情的创作状态,杨砚芬的血压和血糖时常变高。她累得头昏眼花,几次病倒。这样的工作从早到晚,年复一年,中途有几次真的想要放弃了,但她还是又拿起笔,坚持画完了。她有的朋友看过这幅长卷后,心疼她的辛苦,感动得哭了。杨砚芬说自己回头想想都后怕,不敢相信是怎么完成这超乎自己承载力的“超长篇连续剧”的!这十年只有她和上天知道这磨难般创作生活的苦与乐。看着自己掏空十年心血筑成的画卷,杨砚芬说她不后悔,她坚信人这一生能做成一两件真正喜欢、想做的事就值了。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故宫《四景山水图》登上邮票...

下一篇:当代艺术走红的背后...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