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谈王云科先生书画艺术——笔为中正,墨为情性

发布于:2020-06-18 20:58   来源:大众艺术网

王云科,男,汉族,1963年7月生于陕西宝鸡。1980年参军,在部队从事美术和电影放映工作。1987年西安美术学院毕业。1986年曾在《当代青年》发表作品,1987年给《 思维的艺术》一书插图42幅,1988年来到新疆从事艺术工作并创办“理想园林艺术公司”,创作了《金色的种子》、《塔河之春》、《消防使命》等大型雕塑作品,2003年在李习勤教授指导下为新疆阿瓦提广场创作了《多浪舞之魂》《瓜果之乡》《长绒棉乡》《阿凡提故事》《民族团结》大型系列浮雕作品,还创作设计了《消防广场》、《运政广场》、《休闲广场》、《电力广场》等优秀园林作品。

也谈王云科先生书画艺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禁对“抱朴守真”一词怦然心动。这是一面镜子,让人明白“不忘初心”多么可贵。

立德立身云云,今日听来不免有如说教,就艺术而言,道德的人格品评标准在提出伊始,就并非意在摒去技艺之“文”,而是蕴含着“文质彬彬”的艺术生命理想,具体而言,是将“人”与“艺”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进行关怀:道德、学问、气节等要求为内在之“质”,惟其自然流露,外化为艺术作品,斯能致于中和,从容中道。而这种内外融通、浑元一气的艺术生命厚度,较斤斤文饰者当然也自见高下,我们从王云科先生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艺术追求的一面足以窥豹一斑,实际上我更认为是其人格魅力的一种表现。

王云科,1963年生于宝鸡,1987年毕业于西安美院,著述等身,说他是位学者,恐怕不会有人怀疑。书画同源是常谈,书画同功未必然。以书益画,以画益书,观赏他的书法,必然是儒雅正相,挥纵自如。书法实力有没有,不需要言说东西南北,只需要把楷书作品放在案上一观,高低立见,优劣可析;画为书之余,把书之“余趣”也做成文人情感的博观。赵孟頫曾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也就是说书法好,国画就能画得好,因为笔法是一样的。

书法有法,一旦落墨,法即相融其间,而最开始的用笔动作刹那即成永恒,它已在瞬间成为了所有将要展开的笔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一种自带的“印记”而贯穿始终。

这最初的用笔动作,古人有多种称谓,或称发笔:“发笔处便要提得起……”。(倪苏门《书法论》)或称下笔:“书法下笔便觉锋粘在纸上,像推不动”。(徐用锡《字学札记》)。或称落笔:“落笔之际,应留得住墨……”。(黄宾虹《字学札记)以上命名,各有其特点所在。发笔,正似一发不可收,意在一种力;下笔,自上而下,意在一种势;而落笔,笔锋落墨入纸,更强调直观,意在一种动态。概而言之,都会有非静止的且不断持续的用笔动作,表述可谓各有所重。笔者则更着意称之为“起笔”,因为“起”字既含有动作的开始之意,又不具象地含有如何上下左右运动的规定性,因此表述相对更确切。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运笔动作的全过程而言,起行收,起则必不可缺少,从而更具有用笔前后的一贯性。

王云科先生得书法里可窥见到他是一位精心修楷书的实践者。多年来他不被社会流行的浮名风气所干扰,一心一意法唐楷,一笔一画写正书,以颜楷为法本,劲卓丰硕,筋骨强健,再参意柳楷精气神,吸纳欧楷的变化和赵楷的儒雅,他走的是一条更为艰难的探索之路。从这一阶段的创作看,王云科先生似乎有意无意在寻找一个结合点,这大概正是他应把握的着力点和可能的突破口。从端庄转向古拙,要在形与意、收与放、雅与俗、规矩与夸张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

其实虚实之间,原本就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所谓“虚实相生”即是此理。看王先生画中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不难发现,其共性的一点就是突出了主题、主色,也可说是通过线条或者色彩将中心和重点凸显出来,再辅之以恣肆的背景。

书,乃画之骨也;得书趣,得书力。笔为中正,墨为情性。凡经典作品必有其成为经典之理。即符合一定的审美观,其形成过程会遵循或者有独特的某些“规范”。从共性上讲,是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而王云科老师的艺术是其独特的、个性的“理”。(书画观察 郑启轩)



整理编辑:林美

本文标签:先生 书画 艺术

上一篇:大众艺术网推荐国家一级书法师大漠狼人高炳起...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