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李戡:走不出“李敖儿子”正常

发布于:2018-08-28 22:29   来源:广州日报

李戡:走不出“李敖儿子”正常剑桥读博未来想当老师父亲教他乐观积极豁达

李戡

从李戡出生那天起,他的头上一直顶着一个头衔:李敖的儿子。这次,李戡也是携父亲李敖的书赴上海书展,讲述父亲生前趣事。

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李戡如是说道:“父亲有名确实会给我带来压力,但我从来不会因此而感到困扰。他是一个心态特别好的人,就这一点而言,我与他很相像。”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晓璐实习生孔繁兴

李戡如今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在读博士,主要研究近现代外交史。最近他趁着暑期,从上海到杭州,再至北京,他如陀螺般转个不停,一遍又一遍地向大众讲述着父亲生前的故事以及记忆中的李敖。

谈印象

“温和细腻、表达奇特”

在李戡的心中,父亲“温和、有耐心、细腻,偶尔还如同孩童般逗趣”。“我们家的家庭氛围很温馨,父亲在家时常会陪着我下棋、看书、看电视。小时候,每次下棋之前,我都会‘逼’父亲让我几个棋子,一般都是拿掉他的‘车’,但即便他让着我,我也赢不了他。”

李戡说这些话时,神情自若,语速颇快,父亲的去世是打击,却没有击垮他。在李戡平和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坚强、豁达的内心。李戡笑称这种好心态完全遗传于父亲,虽然外界常爱提及李敖善于骂人。

话虽如此,但作为儿子,李戡却有不同看法,“其实,他爱骂人就如他爱吹牛一样,是他的表现方法,他必须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引起外界注意,才能让别人重视他的观点。而且,有时候他不止说别人,也会说自己。去年,父亲病情急转直下,不得不接受插呼吸管,他插着呼吸管特别难受,可脑子还清醒,那几天,他只得依靠写字交流,愣是憋着没开口。后来呼吸管被拿掉,护士需要确认患者名字,便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我父亲很大声地回答了五个字,‘我叫王八蛋。’”

李敖去世前,李戡一直守在他身边,眼睁睁看着父亲被病魔带走。但父亲的意志从未被消磨,即便躺在病床上,父亲依然是那个爱讲玩笑话,喜欢逗乐别人的李敖,也从未忘记希望两岸和平统一的愿望,李戡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一再强调这点。

谈自己

父亲期待他走学术路

李敖住院期间,乐观、积极,几乎是用疗养的心态接受治疗,苦中作乐,精神状态未有一丝改变。可那段时间,李戡却变了,他变得更懂得感恩,也更温和。

在与广州日报记者的接触中,李戡显得十分温文尔雅,习惯性地礼让女性,遇到闹腾的小书迷,他也只是好脾气地笑着,连李敖作品的责任编辑也夸赞其教养极佳。

这些品质其实大部分源于李敖。“父亲是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新旧交合的人,对子女教育,他当然会要求我们好好学习,不能学坏,坚守传统美德。同时,他也教导我们学会自我思考,不能被书本知识局限思维。”李戡在评价父亲的教育理念时,用了一个词“支持”,“爷爷当年也是如此待他,只要大方向上是对的,其他细枝末节,爷爷都会放任他自己成长。我与父亲的年龄差距太大了,故而我们的相处方式非常特别,像朋友,像兄弟,又像战友。他引导我,却不约束我……”

虽然李戡也写书,但他说自己不会走父亲的路子,不以写书为生,他更想走学术这条道路,将来去高校当老师,“这也是父亲对我的期许。”

高中毕业那年,有些叛逆又有些迷茫的李戡放弃了台湾大学,转而选择了与文学、历史毫无关联的北京大学经济学。在经济学的生涯里摸索了四年,李戡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与经济无缘,“一入学,就特别震撼,因为课业衔接不上,数学太难了,我读着读着就发现,确实对经济没有兴趣。”

即便李敖对李戡当年选择学经济毫不干涉。但李戡坦言,父亲无形中对他的人生起着重要影响,“父亲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收集资料的方法,比如按年代或按主题制作卡片。其实,不仅是他研究史料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他的治学理念也同样引导着我今后的研究道路,他一生都讲究‘求是致用’。”

如今,李戡终于找到了自己兴趣点,留学剑桥大学,专攻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他说自己现在每天都很快乐,写论文如此枯燥的事,在他眼中也令人愉悦,“我父亲对外交史的研究虽然较少,但他会给我提供资料,供我参考。”李戡微笑着,这般说道。

谈家教

李敖“唱白脸”有温情

在书中李敖用不少笔墨回忆着自己与女性的交往。针对这点,李戡忍不住笑道:“我父亲喜欢吹牛。”但李戡也承认“他情书写得太好,现代已经没有人能写出那样深情动人的情书了,他的文字令人如痴如醉。”

如此本事,李敖却视为“独门绝学”,连儿子都不教,“他不但不教我,也从不干涉我的恋情,更没兴趣了解。至于他在书里讲的那些择偶标准,读者看过,就当图个乐,男人就喜欢吹牛,我父亲也不例外。”李戡用一本正经的口吻说着父亲的故事。

李戡耸耸肩,聊起父母间的交流。“我们家是非常典型的传统小家庭,一家四口人,父亲、母亲、我和妹妹,男主外、女主内。从小,我父母就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母亲负责直接管我和妹妹的学习,如果我们学习出了问题,我母亲就会生气、责骂我们,然后父亲就适时扮演一个救星角色。小时候我和我妹妹一旦考试没考好,不敢让母亲签字,就会立刻打电话给父亲求助,喊他来签字。”

当然,这并不代表李敖对子女教育不管不顾。李戡幼时,李敖总喜欢送他一些有趣的小收藏品,价格不高,却饱含深意。有一次,他送给李戡一个很大的印章,李戡当时只觉得印章太大,待他将印章盖在纸上后,才发现印章上刻着五个字:意外财莫贪。“我一直记着这件礼物,印象深刻。他连送礼都自成风格,既有关爱,也不乏教育意义。”他说。

谈及父亲,李戡多数时言语中带着敬仰,他从未想过要不要超越,是否要摆脱“李敖儿子”的头衔,因为“走不出头衔也是正常”。

但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为李敖争光,让他为自己骄傲。毕竟,他是李敖的儿子,更是李戡。

对话

父亲教会我豁达

广州日报:与父亲的相处中,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时候?

李戡:过去一年,经历了父亲生病住院到离世,对我的性格影响挺大,让我变得更宽容,更懂得感恩。父亲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特别让人难忘。

广州日报:您觉得自己与父亲有哪些相像之处?

李戡:长得像?(笑)。其实我与他相像的地方更多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他是一个特别豁达的人,他常教我不要为往事伤感,所以父亲的离世对我的冲击不算太大。

广州日报:父亲会刻意培养你的阅读习惯吗?

李戡:他的教育方式一直是引导式。小时候,他会让我读一些古典文学,但奇怪的是,他更倾向于让我读《西游记》《红楼梦》,而非《水浒传》《三国演义》,长大一点后,他会引导我阅读有关《庄子》的著作,他个人很推崇庄子。小学6年级时,我第一次看父亲文章,还不太看得懂,直到高中,才深入了解。

广州日报:未来有什么工作计划?

李戡:将来可能会将父亲的所有作品集合成册,包括他一些未完成的作品。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福建在田间地头推广“共享图书” 促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上海市政协:拟提请政府普查 研究保护“石库门源头”绞圈房价值...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