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艺术网
搜索

上海市政协:拟提请政府普查 研究保护“石库门源头”绞圈房价值

发布于:2018-08-28 22: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绞圈房是清末民初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民居建筑形式,有点类似四合院。供图。申海摄顾家老宅内仍居住着顾家后人。谢婧摄石库门专家提出绞圈房是石库门源头。供图。申海摄绞圈房外部景观。供图。申海摄

(记者许婧)提起上海本地老房子,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石库门。有研究者提出,石库门是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渐渐形成的,而至少有三四百年历史的“绞圈房”是石库门的源头。28日,上海市政协部分委员赴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合庆镇实地考察绞圈房保护工作并展开座谈。

当天,上海市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马建勋称,上海市政协正在研究绞圈房的保护价值,计划建议提请政府部门做一次普查。

绞圈房,顾名思义,绞圈而建,左右对称,它的居中大门是上海人熟悉的“墙门间”,左右依照财力和子孙多少各造一到三间正屋。宽敞的庭心又称天井,面积约为“墙门间”的一倍,用于洗晒衣被,晾晒果蔬。庭心两侧各有小客堂一间,前后厢房两间。穿过庭心则是大客堂,左右也各有三间正屋。这样绞圈而建的房子,坚固扎实;这样团团而居的生活,有利于互相守望,防盗防窃。

史料显示,上海市区和郊区都存在过“绞圈房”,它曾是代表性的上海民居。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这样的老房子由于种种原因,在快速的消失。

位于上海浦东周浦镇旗杆村的顾家老宅,是目前上海保留较为完好的绞圈房。老宅于1830年左右开建,历时十几年完工,共有28间,房屋占地两亩多。2017年,顾家老宅被上海浦东新区列为文物保护点,但是还有一些老宅却未被纳入保护范围。

一位顾姓老人说,祖上数代都居住于顾家老宅,目前老宅仍居住有顾家后人。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这位老人记得,小时候周边还有几处类似的绞圈房,但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为了盖新房子,都拆了,很可惜。

在日前举办的上海科技论坛暨上海市建筑学会六十五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上,有石库门研究专家提出,石库门是从最早的汉民居合院建筑到江南传统民居再到绞圈房演变而来的,保护石库门,更要保护本土绞圈房。

马建勋表示,上海既要保护一些名人故居和有纪念意义的地方,也要重视对民居、老房子的保护,这或许是上海文化、江南文化的一种传统基因,也是一种文脉。未来,希望保护较好的绞圈房能作为陈列馆,用于传播文化。(完)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李戡:走不出“李敖儿子”正常...

下一篇:116名工匠将参与修缮养心殿...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