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名工匠将参与修缮养心殿
昨天,19位优秀的资深工匠接受了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聘请。故宫博物院启动了养心殿官式营造技艺传承、培训与考核工作,116名工匠培训合格结业。
养心殿内景(晨报资料图)
昨天,故宫博物院召开“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工匠基础培训考核总结会”。故宫官式古建修缮需要大量专门人才,而养心殿的修缮准备工作从2016年便已启动。最终,经过层层选拔,116名工匠取得基础培训结业证书,获得了进入养心殿修缮的资格。目前,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就绪,养心殿修缮工程也即将于近期启动。
维修保护
试点研究性保护项目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再过两年,紫禁城的建城史就有600年了,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一大特征,就是要不间断地修缮和修复,才能保持状态。所以,紫禁城建城的六百年,也可以说是不断修缮的六百年。
随着明清两代的不断重建、重修,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各部位做法和施工工序都逐渐形成定式,进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制严格的宫室营造技艺。故宫建筑的修缮工作一直从未间断,形成了自己的工艺方法和工艺体系。
单霁翔介绍,2015年,故宫博物院总结十余年文物建筑维修保护的经验,开创性地提出了古建筑“研究性保护项目”的理念,作为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项目在冲刺阶段的升级和完善,将古建筑保护、学术研究、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古建筑维修保护脱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将科学研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进度服从保护质量。
在对过去维修保护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选择了4项亟待维修保护的古建筑群,作为“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试点,即养心殿、乾隆花园、大高玄殿、紫禁城城墙。目前,上述四个“研究性保护项目”均在顺利推进过程中。
工艺传承
层层选拔录优秀工匠
单霁翔说,针对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细化包括古建筑“八大作”等匠作在内的每一个专业,由故宫古建筑专家带队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开展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方面的工匠选拔及培训,培养古建筑营造技艺、装修技艺、修复技艺的专业人才。传统上,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包括“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等八大作,其下还细分了上百项传统工艺,从材料到做法,都要严格遵循营造则例。
单霁翔表示,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故宫人不再承担大型修缮工程,工匠队伍缩减,随之而来的就是工艺传承的问题。虽然故宫招收了自己的学员,但是从数量上还是不能达到文物保护的要求。古建修缮的关键问题,是工匠的选择和培训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总体方案》要求,所有参加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通过故宫的考核后才能够进入项目现场进行古建筑修缮。
针对以上问题,修缮技艺部按计划于2016年启动了养心殿官式营造技艺传承、培训与考核工作。培训与考核工作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人员选拔”“基础培训”“项目培训”“专项培训”。在2017-2018年间,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负责,在多个单位的协同合作下,展开了工匠选拔、基础培训。培训课程按照“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六作已分别进行,工匠们经过选拔、培训、考核,取得了课程结业成绩,为养心殿的修缮打下了基础。此次报名培训的有工匠275人,参加选拔的有205人,最终有128人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基础培训,有116人考试合格,取得了基础培训结业证书。
培养队伍
老师傅无私传授绝活
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工匠系统有着清晰的传承谱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招收的工匠大多是营造厂的师傅,自清代起承接皇宫修缮工作,个个身怀绝技、技术过硬,他们成为了新中国故宫博物院第一代工匠,这些匠师被后人称为“故宫十老”。在古建不断修缮的过程中,他们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青年工匠,几十年间,故宫共培养了三代优秀的工匠队伍。
单霁翔说,要感谢本次培训中的老师傅们,他们突破了传统手艺人在思想上的局限性,把故宫文物建筑修缮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将多年积攒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了年轻人,让他们在工程中发挥作用。也要感谢施工方的配合,他们把这些工匠送来参加培训,一方面保障了后期修缮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故宫建筑的负责。更要感谢这些参加培训的工匠师傅们,他们都是各建筑队的骨干,本是按工领酬的。但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中,专心致志地投入培训,看得出他们还是很有决心的。这份收获不仅仅在一个工程中对他们有帮助,在他们今后的施工中,也会逐渐发挥作用。这些工匠师傅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故宫官式古建营造技艺的传承者。
目标期限
故宫古建修缮2020年竣工
据单霁翔介绍,2008年6月,“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此技艺有如下评价:“作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典范,在六百多年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优美的建筑造型,形成了完美的建筑工艺技术。对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古建筑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针对故宫博物院在近年来为文物建筑修缮和保护所做的努力,以及今后工作的方向,单霁翔表示,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应在2020年全面竣工,这是一百余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次故宫古建筑修缮。目前距离竣工期限仅有2年多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常怀紧迫感、使命感。养心殿修缮作为故宫博物院首个“研究性保护项目”,必须建立起稳定的掌握官式古建筑修缮保护技艺的专业队伍,保证修缮质量及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背景资料
皇帝在养心殿接见大臣
根据故宫博物院官网,养心殿建成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清雍正年间重修,作“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接见臣工的地方。
前殿正中明间设屏风宝座,上悬雍正帝御笔“中正仁和”匾,这里是皇帝接见大臣,举行常朝的所在。东暖阁是同治、光绪皇帝年幼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西暖阁西侧另一小室为乾隆皇帝最著名的书房之一——“三希堂”。
■记者手记
致敬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
我们可以相信,紫禁城里铺地的金砖也是可以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但那种金砖的效果,显然比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要差很多。差的不是材料,而是匠心。没有心,就没有神。
故宫建成至今快600年了,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上天入地的本事,但修缮这件事,还要因循古法。传统工艺不是落后工艺,或许恰恰是任何高科技手段无法复制的。要学传统,还要师父带徒弟,这是尊重自然规律。师父可以在短期的培训中把手艺传给徒弟,但手艺背后的工匠精神是短时间学不会的。就像习武,刚学得招式还远远算不上高手。那得靠日积月累的悟,成年累月的磨,通宵达旦的练。紫禁城传承了近600年至今,而历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是比紫禁城更宝贵的遗产。
北京晨报记者王歧丰/文
首席摄影记者李木易/摄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上海市政协:拟提请政府普查 研究保护“石库门源头”绞圈房价值...
下一篇:留住历史印记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9月实施...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