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文学艺术始终如《礼记》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成为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形成了一条反映中国文化创新前行的审美曲线。
任何国家的富强,都需要优秀文化提供相应的精神引领与智力支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创新日显重要与紧迫。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科学为主导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和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因此文化创新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现实境遇。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只有立足传统,才能不忘民族之魂;只有拥抱未来,才能适应时代之需。
以传统为本 以时代为轴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智慧之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常青的光荣与梦想,是新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及艺术创新弥足珍贵的财富与资源。因此,文化创新不能忘本。
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融合,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经典文献是民族传统文化明显的符号系统,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沧桑沉淀的知识精华,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与价值。挖掘、利用经典文献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应深切领悟传统精髓与智慧,探索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比如,我国动画艺术曾经汲取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美术电影相结合,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开创了动画的“中国学派”,让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得到传承和创新。
人们还记得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以现代思维和手法,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祥、梅花、长城、中国结、中国五彩龙等。通过“北京8分钟”,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未来,我们要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此外,我们还应从中国造物文化中汲取精华,以造物为媒介,创新文化的传播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造物文化囊括其中,让中国文化形象更具科技感和现代美感,使中国形象更加鲜明和充满感染力。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文化 创新
上一篇:解读文物回归的几种曲折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