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造像记之《杨大眼造像记》
“造像”是指“图”(立体的雕刻),而“造像记”才是“文”,记文也。所以中国美术史雕刻史上有“造像”;而中国书法史上则有“造像记”。过去我们许多书法史家写论文提到龙门造像,都用“造像”一词,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它会让我们误以为是指美术史上的石刻人物造像而与书法无关。严格的称呼,必为“造像记”。这才是文字对象,是书法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过去带学生临习魏碑书法,风格形式上分四大类,碑版、摩崖、墓志铭、造像记。我有强调:墓志铭的“铭”字可省,因为“志”即指文字;但造像记的“记”字却断不可省。有它才是文字书法,无它则成美术雕刻矣——当时有同学解释作业侃侃而谈,碑版、摩崖、墓志、造像,都是两字一句,十分整齐,我却说整齐固然整齐了,但意思却有差错了。墓志可省“铭”,而造像必不可省“记”。做不到两两整齐也没办法,做学问,总不能以辞害意吧?
造像记(尤其是龙门造像记)在今天被指为书法经典,北派极则。我们看到的是印刷品,一大摞精美的字帖中,造像记《龙门二十品》是与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欧阳询《九成宫》、柳公权《神策军碑》、赵孟頫《胆巴碑》等我们向来奉若神明的名家法书并列在一起的。欧颜柳赵庄严肃穆高不可攀,《龙门二十品》既进入这一序列,当然也就跟着高不可攀。它的经典性毋庸置疑,但这却是一种笼统之论。
1985年,我在中国美院留校当老师后第一次带书法本科生班,要制订外出参观考察实习计划,拟定取西安、洛阳一条线。我忽发奇想,要求每个学生到洛阳龙门石窟后,必须合力完成一个作业:把龙门的古阳洞、宾阳洞中最赫赫有名的二十品,7位同学分工画出方位图:佛造像在哪个位置,有多大?造像记各在什么位置,是长?是方?是扁?是棱?它们与各自的佛造像本尊构成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大小比例,是像与记等大还是大小悬殊差5到8倍?造像记的位置有无规律?出发前这些刚刚大二的学生无不忐忑不安,因为从来没有老师上书法课要他们画地图,而且外出考察也是第一次,毫无经验,不知道会遇到哪些挑战。但一圈回来后所交的作业,却有非常鲜活之感。尤其是印证了我当时的一个判断:今天至高无上的北派经典极则“龙门二十品”,其实就是出于北魏时期的山坂草民村野匹夫、职业多为雕刻工匠也许个别还目不识丁的匠作之手。要么刻得很粗糙生硬,要么减笔漏刻,《龙门造像记》的审美,主要并不是来自于汉字书法从秦篆汉隶魏晋章草行札的纵向书写传统,而是以雕刻工匠的眼光趣味,习惯于讲究塑造刻画以形为上之审美为横向依托。而且处理“造像记”的外形尺幅排列,也能看出当时刻手应该属于缺乏书法意识,信手挥出、十分随意而没有强调固定规则的一面,比如它在佛造像雕刻的底下、顶端、左侧、右边,大小不一,形状不一,显然是随手即兴刻凿并无事先的谋划确定,哪里有空隙,就把文字填到哪里。至于一篇之中,有疏有密,行不成阵字不成列者十分常见。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劳光平的《中国图草》 揭示草书之美...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