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 赋格”孟昌明书画艺术展暨《唯美的恍惚--孟昌明诗书画作品》新书发布会将于9月15日下午在南京开展。在展览开幕前夕,著名画家孟昌明先生分享了自己关于中国抽象水墨画的创作心得,以及对东西方文化和艺术的自我认识。
问:您在从事中西艺术研究的过程中,为何会选择走一条既中国又现代的、体现个人风格的艺术之路?
孟昌明:“85美术新潮”期间,我用两年的时间去过西北。我当时想沿着黄河往西北走,真正明白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源。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觉得中国文化不仅仅是明清以后的这种文人文化,它更有一种高古雄浑的气度,让我懂得中国传统有更好更丰富的一个矿藏。1990年以后我去了美国,我又花了20多年的时间在西方文化的范畴,对西方那些伟大的作品做了一个切实的研究以后,觉得东、西方文化都是一个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营养源。那么我就试图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阵营”里面去找自己的一个着力点。
问:您如何跳脱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蕃篱,用弯曲有序的浓墨团块来展现中国抽象水墨画的势、力、节奏?
孟昌明:像马家窑彩陶的纹样,像霍去病墓前的石刻和敦煌壁画,它其实都是中国绘画语言的一种延伸。所以我觉得在格局上,在视野上,中国画家要有更深远的一个境界。中国绘画里边的“动势”和“力度”,其实是构成中国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的架构。像古代画论里面叫“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它对“势”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里面如果做些功课,找到自己一个个人语言的方向,再和西方现代绘画这些营养结合在一起,可能是创造现代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志。
问:在您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中国画线条的灵与韵,西画对您创作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孟昌明:我觉得西画对我最重要的影响还是一个逻辑架构,一种科学属性。换句话说,就是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不能仅仅凭着画家的一种美感冲动,一种感性认知去对它进行界定。那么西方它从工业文明发展以来,它的艺术其实跟科学,跟这个物理学是有着深厚关系。像印象派绘画,它从这个古典主义的酱油调子,到这个色彩斑斓的印象派,它其实是一个工业文明呈现出来的结果。那么中国的古代更多是一种感知先行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或者“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画家接受这种西方教育再来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这可能是一个出路。所以西方绘画给我的最重要的教育,就是一个逻辑架构和符号语言的锤炼。
问:您又是如何走出西方体系,来表达东方意蕴的?
孟昌明:由于我看了全世界那么多美好的作品,有一些原作就是面对面这么看,这么思考过来的。我是从心里面觉得,构成一个真正的文化高峰,一定要有两种文化的养料。就像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在文中做了一个比较,一个是埃及的金字塔,一个是中国的长城。我说埃及的金字塔是西方的前辈做的一个严谨的物理公式,因为我不可想象6000年前他怎么做那么一个完美的、具有科学精神的载体。但是长城是什么呢?长城就是中国先民在蓝天白云之下挥出的一个草书巨制,极具东方浪漫主义的神采。所以我觉得两个最伟大的精神起点的结合,才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缺口。我觉得不管是对西方文化一味的承传,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赖,都不是一个最正确的选择。
问:从绘画技巧这方面来讲,您在创作中如何把具体的自然界物象转化成固定的符号,从而体现笔墨情趣?
孟昌明:从古典主义出发的时候,一个画家可能以描摹对象为一个“能事”。包括宋代以后画花鸟等,他们还是在描摹一个客观对象,将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但我觉得作为一个现代画家,在信息这么发达且融汇交合的一个时代,如果仅仅描摹客观对象,肯定不是个好画家。现在的绘画,它应该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符号,从中寄托自己的美学追求,以及自己对美提出的一种预言。这本身就是要超越对客观对象的制约,形成个人的一个语言特质,那这里边就必然有个提炼的过程,必然有一种抽象的可能。
问:您即将在南京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您想通过这个个展向老百姓表达什么?
孟昌明:其实一个画家展出自己的作品,就是展示自己,展示自己这么多年对美学探索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的一些哲学追求。我觉得一个好的作品,肯定是对艺术家思想的外化呈现。在一个时代里,我觉得最可贵的是艺术家的“个性”,是他自己勇敢的、持久不懈的美学追求。这样的追求,可能一时半会儿不被社会认同,不被普通的观众了解,但是没有关系。我觉得科学是对过去的总结,艺术一定是对未来的一个预言。所以我想通过南京的展览,其实是很谦卑的把自己的作品,很社会的和老百姓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戚轩瑜/文 唐杨/摄)
整理编辑:苏花
本文标签:
上一篇:女教师不堪被"人肉"自杀 网络作家粉丝不能道歉了事...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内容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读者请有甄别的使用;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发布30日内与【大众艺术报网】在线客服联系。